新黄河记者:王静静
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凭借得天独厚的“好底子”,近年来,济南起步区太平街道紧扣绿色产业发展基地组团定位,以“三农”工作为总抓手,扎实做好乡村振兴文章,增进民生福祉,一幅和美乡村幸福画卷正在太平沃土上悄然呈现。本期“好品山东·乐享太平”系列报道走进太平街道前石村锦鲤养殖基地,一起揭秘鱼塘主人的致富“密码”。
走进太平街道前石村锦鲤养殖基地,成千上万条锦鲤在水中欢快地游弋,工人们正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忙着捞鱼、装袋、充氧、打包。近年来,起步区太平街道前石村党支部书记、鱼塘主人郭玉涛凭借对锦鲤产业的深刻洞察与不懈追求,不仅实现了个人致富,更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乡创业养锦鲤,年利润突破百万元
“这些都是在网上竞拍的订单,现在,每年生产鱼苗500万尾左右,主要销往北京、江苏、广西等地区。”郭玉涛表示,他的养殖场养殖规模有0.06平方千米,建有种鱼精养池、繁育池以及销售暂养池等20余个,土塘留养池2个,销售量可达2万尾左右,年利润也突破百万元。如今,一条条多彩的锦鲤不仅推动了特色养殖业的发展,也为郭玉涛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郭玉涛接触到了锦鲤养殖,通过多次考察和翻阅资料,他觉得养殖锦鲤大有作为,便计划大干一番。创业之初,郭玉涛虽然充满干劲,但是由于业务不熟、资金不足,还是遇到不少困难。
锦鲤养殖是个技术活,病虫害和水质等问题对于鱼的成活和生长至关重要。刚开始养殖那一年,郭玉涛几乎是把家搬到了土塘,经常晚上12点还在土塘查看鱼的生长状况。养殖锦鲤对于新手来说,风险很高,但利润也非常可观。在养殖锦鲤的前期,郭玉涛由于既要跑市场,还要育苗,疏于对鱼塘照料,导致水池感染上病菌,一夜之间就赔了四五十万元。
困难只会让他越挫越勇,军人出身的郭玉涛就有股不服输的劲。有了前期的经验积累,他便开始用自己养的锦鲤做种鱼,自己培育鱼苗,大大降低了成本。养殖的锦鲤无论是量还是档次上都有了明显提升,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2021年,他的鱼塘开始扭亏为盈,年利润也突破百万元。
念好致富经,当好致富带头人
在培育过程中,郭玉涛更注重锦鲤的品貌,定期给它们美容。
“所谓的美容,就是改变鱼种的花纹,有些鱼鳞上这里红色的分布多了,就让它少一点,改变这些花纹,只会在鱼鳞上进行显现,并不会伤害到鱼本身。”郭玉涛介绍。
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同时,郭玉涛也在不断开拓销售渠道。这几年看到电商市场火爆,他就开始尝试通过抖音、微拍堂等网上平台销售锦鲤,吸引不少外地客商慕名而来。
身为党支部书记,郭玉涛知道一个人富不叫本事,要让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有了成功的养殖经验,就有了带领全村村民发展的信心和勇气。郭玉涛经常鼓励村民一起加入锦鲤的养殖,并无私地将养殖经验传授给他们。
此外,郭玉涛还流转了村里百余亩的盐碱地,定期付给群众租金,还雇佣一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一到晚上,郭玉涛的鱼塘就热闹起来,一场拍卖会正在火热进行。拍卖的主角就是这些锦鲤。拍卖的锦鲤都是零元起拍,在几分钟时间内,出价最高的赢得锦鲤。每天晚上有些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到这里搞直播卖鱼。“我按成本价给他们,他们通过直播赚差价,一天也能挣不少。”郭玉涛表示。
在太平街道,郭玉涛致富之路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缩影。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小观赏鱼也能成就大产业路,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摄影:王静静摄像:张文龙剪辑:张文龙校对:刘恬编辑: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