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温京燕通讯员赖国能陈星宇
乡村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2023年,石城县作为江西省第二批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先行先试,“点线面”结合,各地紧密依托丰富资源,深耕本土人文底蕴,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奋力推进党建引领治理新篇章,为这片广袤的乡村大地注入了勃勃生机。
两年来,文明新风尚吹遍乡野,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众多党员干部深耕基层、服务基层,和谐共生的干群关系,犹如乡村振兴一线的璀璨风景线。
“传统为媒”唱出文明新风
米茶,是珠坑乡传统美食,由大米、豆角、花生、豆制品等当季食蔬制成,具有生津止渴、开胃健脾、清肝明目等功效,深受本地村民喜爱,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借着家家户户“煮米茶”习俗,石城县珠坑乡组建了一支由妇女小组长、祠委会人员、热心公益人员等组成的“一碗米茶”志愿服务队,主动上门提供“煮米茶”服务,推动“以茶代宴”。
“大家有什么生产、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说出来”“有亮,听说你在养殖方面碰到了点难题,是什么问题呢?”喝着米茶,志愿者们给大家答疑解惑,宣传党的方针、惠民政策以及各项当下重点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里,米茶不仅仅是传统美食,还是连接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重要纽带。
走进丰山乡,一场“戏宴”正在进行,《五女拜寿》吸引着丰山村的男女老少,台上精彩演绎,台下座无虚席。丰山村党支部书记许名芳说:“按别的地方习俗是要轰轰烈烈办场大酒席,但最后还是仅花了两三千块钱‘写戏’,既避免了铺张浪费,节省了不少的酒席钱,还给大家送去一场视听‘盛宴’,何乐而不为?”丰山乡历来有“写戏”的习俗,居民碰到诸如添丁、小孩满周满月、祝寿等喜事时候,均会联系本村红白理事会,在每年8月至9月农闲时期集中“唱戏”,在各村文化大舞台“唱戏”代办酒席,把精彩戏曲“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借助“戏宴”展现新农村气象、新农人形象,宣传新时代党的政策方针。
“米茶代宴、以戏代宴是石城县各地做实石城‘免礼’后半篇文章真实反映,‘节俭办宴席’的种子已悄悄种在群众心里,各地党组织顺势而为,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阵地前移,让更多村民的声音得以被听见,党员干部的行动得以被看见,乡村治理得以被感知。”该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赖永星表示。
“力量下沉”赋能乡村振兴
石城县人民法院选派的法律顾问吴春苑来到龙岗乡新南村开展“无讼村”矛盾调解和法律宣讲活动。拿着劳务合同,村民老杨开心地对吴春苑竖起大拇指说:“那一个月工资办下来了,在外面打工的我们更有底气了,多亏了你们这些懂法律的年轻人。”“拿到报酬就好,中午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讲会,老叔要来村里‘捧场’呀。”吴春苑笑着说。
说起在村里这两年,吴春苑深有感慨:“做农村工作让人受益良多,我们这批法院干部下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法律顾问,我还在农村认识了自己的爱人,与其说我们服务了农村,不如说是农村成就了我们。”
“晴天上午要适当提早开门,阴雨天打开南门通风,降低棚内的温度。”屏山镇万盛村的技术顾问孔春廉正在为村民现场讲解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及病虫害防治知识。“村里面来了这些技术顾问,为我们解决了不少种植方面的难题,以前很难处理的病虫害问题一下子就处理好了,他们真的帮我们做了很多事。”万盛村种植户陈仪昌说。
“这不仅是一纸聘书,更是一份责任。作为家乡的一分子,我们都有责任尽力为石城的发展出谋划策,做出应有的贡献。”屏山镇亨田村黄小红拿起2021年县里颁发的顾问证书时,郑重地说。
石城县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举措,择优挑选出83名优秀领导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聘请优秀乡贤等组成155个“乡贤智囊团”,从县直单位选派440余名法律、技术、财会、卫生医疗专长干部,以及五老、教师等,注重好中选优,确保每个村(社区)1名法律顾问、1名技术顾问、1名文明顾问,每1个至2个村1名财务顾问、1名健康顾问。
“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五个顾问是保驾护航的‘人才库’,除此以外,创业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CEO’等人才也活跃在农村,更多人才力量下沉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激发活力、提振信心。”赖永星认为,想要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专业型人才不能少。
“智慧网格”巧解治理难题
“湖北主任,这两年圩镇变化很大,来我们这里旅游参观的游客也很多,但是圩镇上的一些灯和基础设施时常容易坏,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希望政府在这方面能多关注一下。”赣江源镇在圩镇居住的商户赖经海向网格员赖湖北反映。
网格员赖湖北每天上户都会收到群众的一些诉求,作为民情联络员,他的主要任务是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当好民意风向“气象员”,收集群众诉求、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向群众反馈社情民意处置情况等。
赣江源镇结合人口密集情况,将行政区划分为四个片区(罗云、秋溪、友联、赣江源社区),构建了“圩镇—网格片区—网格”三级圩镇管理网络,根据县里统一安排部署,建立“三亮三联三服务”圩镇管理模式(三亮: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区域;三联:秩序联管、环境联治、矛盾联调;三服务:自治服务、代办服务、订单服务),推动圩镇治理“小事有人问、难事有人管、急事有人办”,确保问题发现在网格、隐患消除在基层、风险洞察于事前、服务推送到身边。
“老国道路口那个议事亭能不能增加屋檐,一到雨天就飘雨进来,没法坐人。”“无人看管的狗要整治,前两天晚上我们在散步,一只流浪狗从垃圾桶里窜出来,把我孙女吓得哇哇大哭。”近日,在石城县珠坑乡圩镇西环路小广场,大家围坐在一起,听宣讲、聊生活、提建议、解纠纷。珠坑乡干部陈鹭萍则一边答疑,一边教会群众使用数字乡村管理平台上传具体问题细节。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智慧化”,珠坑乡将圩镇划分为13个网格,开发“和礼珠坑”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创新“互联网+”治理模式,通过数据管理端、视频监控端、“和礼珠坑”小程序端联动管理,对乱停车辆、乱搭乱建、灾害监测等重点领域和辖区内独居老年人等重点人员进行实时巡查管理,同时还建立“居民点单、社区下单、网格接单、群众评单”联办机制,通过居民“线上”发布需求、网格“线下”解决问题“双联动”,解决各类问题160余件。
这只是石城县探索全域网格化乡村“智”理模式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治理变‘智理’是未来的趋势,我县不少乡镇逐步试水,推出各地‘善治云’线上治理平台,有的推出‘三务公开’板块,设置‘一键报事’窗口,有的建立党员‘i代办’点单机制,为村民精准提供帮办代办等服务,还有的乡镇接轨治理积分爱心超市兑换平台,等等,因地制宜走出了各自网格管理精细化、服务链条平台化、减负提能效率化的乡村‘智’理模式。”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小兰介绍道。
“随着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推进,我县乡村服务圈、治理圈和生活圈的成效逐步变成老百姓的‘朋友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石城县委书记张小川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凝聚力、促进富民增收和推进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把这座精致小城建设得更加富裕、美丽、温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石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