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交叉”无疑是当今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热词之一。在11月21日在京举行的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上,《2024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新风向指引。记者注意到,十大科技创新方向涵盖了诸多前沿且关键的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大模型、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机器人、创新生物医学影像、自动化实验室、数字疗法、AI辅助制药、生物3D打印与再生医用材料、基因编辑、中医现代化等尖端领域。
医工交叉是指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融合,近年来火热的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都是医工交叉的典型产物。
生物医学大模型,被视为未来诊疗的“闯入者”,成为上榜的首个热点方向。它是一种专门针对生物医学领域设计和优化的人工智能模型,通常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生物医学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生物医学大模型领域披露融资时间27起,融资总金额达22.2亿元,且融资以早期轮次为主,反映出投资者对这一新兴领域潜力的高度认可。
“大模型正引领我们步入工具化与普及化的全新时代。”在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院长王静看来,AI技术已开启一个全新的“诺奖”时代,AI与多学科交叉成为大势所趋,大模型正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向认知智能的进阶。
同样将目光聚焦在生物医学大模型方向的还有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王小川在现场提出,大模型在医疗辅助领域的应用前景相比无人驾驶更为广阔,“无人驾驶一旦失灵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而在医疗场景中,医生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AI辅助却可以放大医疗资源的价值。”他说,特别是应用于基层医疗中,大模型技术能在辅助医疗决策、提升诊断准确性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有望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积极改变。
在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中,侵入式脑机接口成为第二名上榜的科技方向。《2024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报告中提到,作为人类与机器沟通的新前沿,脑机接口正引领人们进入直接“读脑”交互的时代。此外,作为诊断、手术与康养“智慧助手”的医疗机器人,被视为新药研发“加速器”的AI辅助制药,破译生命密码的生物医学影像,都入选了2024年最被看好的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该报告由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中关村智友研究院联合发起。
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医工融合也仍然面不少有待进一步打破的痛点堵点。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认为,当前高技术医疗器械创新仍面临四大痛点问题:医工交叉理解与突破难度大、投入大、周期长、准入有挑战,要想走出实验室探索医工交叉成果的成功转化,必须从成果评价、模式创新、团队组建等维度深入思考。
王田苗特别提到,科学家全职创业成为优秀企业家是小概率事件,科学家创业需要“放权”,通过出任首席科学家等方式发挥科研优势,同时引入科创经纪人、商业合伙人,补足自身在融资、商业运营等方面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