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39县域“大食物”的秘密(1)]解锁森林里的“鲜”滋味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23 01:21:41

开栏语:

在广元苍溪,颗颗饱满的红心猕猴桃香甜爽口;在乐山马边,中国彝茶之乡茶香四溢;在阿坝红原,高原牦牛肉散发着天然醇香……

四川39个欠发达县域的土地间、草原上、森林里、江河湖海中,这些天然的“大食物”和出众的特色资源,既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密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即日起,四川新闻网聚焦“大食物观”,推出[探寻39县域“大食物”的秘密]特别策划,“探寻”四川39个欠发达县域的田间地头、森林草原、农业园区江河湖海……看当地如何以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指导,将独特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增收“富矿”,推动区域经济从“短板”向“亮点”迈进,助力“天府粮仓”建设。

从一片田野到一张名片,四川39个欠发达县域正生动践行“大食物观”,让农牧业“土产品”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刘文君周琼

森林不仅是“地球之肺”和生态屏障,更是一座“食物宝库”。在四川省的39个欠发达县域地区,广袤的森林为百姓的餐桌增添了多样化的食材选择,展现了“大食物观”理念的现实实践。

青川县的羊肚菌、马边县的竹笋、通江县的银耳、甘孜的虎掌菌、白玉的高原苗木……这些珍稀菌菇和特色植物资源,经过科学化的种植和加工,为百姓的餐桌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在广元市的青川县,羊肚菌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个大、色深的羊肚菌不仅具有多种营养和药用价值。2023年,青川县的羊肚菌种植面积已达733.33公顷,总产量220吨,带来了1.76亿元的产值,惠及全县农户,人均增收超过800元。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当地生态产业的魅力,也让当地居民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

在乐山市马边县,竹笋生长于县里茂密的竹林之中,村民们把它称为“春天的馈赠”。马边春笋以口感鲜嫩、外形洁白如玉而远近闻名。县里通过竹笋产业的开发,已拥有124.9万亩笋用竹基地,每年春季丰收的竹笋不仅被制作成各类竹笋产品,还吸引着八方来客来此体验“鲜”滋味。

2023年,马边县竹笋产业的综合产值达到3.6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5亿元。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林下资源得以转化为百姓增收的“源头活水”。

巴中市通江县是“中国银耳之乡”,银耳栽培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以其“耳中极品”之美誉而闻名全国。2024年,通江县计划接种100万亿袋银耳,建立起10个段木银耳重点乡镇,以提高生产规模和品质。

如今,银耳已不仅仅是一种食材,它成为了通江县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全县带来了超过15亿元的产值,也为通江县百姓带来了富足与希望。

在海拔较高的甘孜州甘孜县,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虎掌菌在当地生根发芽。2022年,甘孜县成立了虎掌菌专业合作社,让这个美味菌菇的生产变得“系统化”,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加入种植行列。如今,虎掌菌合作社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还通过菌菇销售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让山中的自然宝藏变成了经济增收的“摇钱树”。

而在甘孜州的白玉县,高原苗木产业也在崛起。这里的苗木主要搭配藏药材的培育,形成了林药融合的独特模式。高原苗木不仅是生态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当地带来了绿色经济的无限潜力,吸引了更多农民参与其中,共享生态产业带来的红利。

在这些地方,森林资源与大食物观的结合,不仅延续了人们对自然食材的探索,也丰富了人们现代化的饮食结构,森林里的“食物宝库”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一蔬一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