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汽车软件的发展正在呈现出智能化、网联化、个性化、开放化和安全化的五大趋势。车载基础软件开始加速批量上车,车用操作系统、中间件也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在汽车终端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本土基础软件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然而,智能座舱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如何提供稳定而高效的系统?如何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等,都是行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行业组织、车企、软硬件企业等需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共同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11月7日至8日,2024中国汽车软件大会在上海嘉定成功举办。在“车联未来:引领智能座舱革命”主题论坛上,与会嘉宾通过深入研判智能座舱的未来趋势,分享智能座舱中的AI大模型、人机交互、多媒体娱乐、数字钥匙等关键技术应用,来碰撞思想、激发创新,力求重塑驾驶与乘坐体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一汽(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座舱开发部首席刘杰、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系统设计经理李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移动安全部主任袁琦、重庆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轮值主席王超、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执行总监郭鹏、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部副总经理双建平、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标准生态部部长吴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车联网云服务首席架构师李大锋、上海极豆科技有限公司CEO汪奕菲就智能座舱领域的相关话题发表了真知灼见。智慧车联产业生态联盟副秘书长任锋主持论坛。
当前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变革正在不断重塑人们的生活,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重新定义了用户体验,带来了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从而推动汽车从传统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的转型。
杨中平表示,智能座舱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集合,也是提升用户体验、扩大市场需求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软件作为智能座舱的大脑,承载着人机交互、多媒体娱乐、驾驶辅助系统等诸多功能,是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乘坐体验的关键。加快汽车软件生态建设,尤其是加强汽车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的研发应用,以及汽车与移动智能终端的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实时协同,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
AI大模型重构智能座舱体验
AI时代,智能驾驶将逐渐标准化,而智能座舱将百花齐放,车企品牌差异化,很多时候将依靠智能座舱的差异化体现出来。回归产品本质,智能座舱发展目标是满足用户更好驾乘体验的需求。一方面,用户对安全、舒适、便捷、有趣等基本诉求始终存在,并且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厂家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用户期望,二者相互叠加、螺旋上升。
刘杰表示,目前行业内主流智能座舱正从感知智能座舱向认知智能座舱阶段发展,即从“授权交互→主动交互”,从“舱内场景→舱外场景”发展。刘杰认为,未来座舱核心技术关键点是AI。与此同时,作为供应商还需要有足够的成本竞争力。
一汽(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座舱开发部首席刘杰
会上,刘杰分享了红旗智能座舱系统发展的思考和实践,并提出“把复杂的逻辑交给AI,将简洁的体验留给用户”的产品价值主张。对于未来新形态智能座舱,刘杰提出了自己的构思:通过产品/功能和技术两个维度来应对需求的迭代,在产品层面要专注影响座舱体验的两大核心元素:交互和生态,在技术层面则要聚焦行业主流的技术共识(AI上车和舱驾融合)并辅以敏捷开发模式。
围绕AI座舱,梧桐科技也对其进行了全新定义。王超介绍到梧桐科技对AI座舱的重塑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座舱专属算力,第二部分是座舱专属架构,第三部分是AI座舱专属应用。
重庆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轮值主席王超
王超重点介绍了梧桐科技面向AI座舱的五大架构:生成式AI架构、AI大模型端云架构、AI3D引擎架构、AI舱驾协同架构、AI软总线架构。他预测,在AI座舱方面的技术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全面芯算一体,二是全面数实融合,三是全面群体智能。
AI大模型的涌现,正在深度重构智能座舱体验,引领汽车行业步入个性化、智能化新时代。汪奕菲分享了极豆在大模型时代的思考:从闭源模型和开源基础模型角度来看,更看好开源模型;第二,从开源模型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垂类领域场景和数据。据介绍,极豆从去年开始研发智能座舱大模型,且包含三部分能力:文本、音频、图像。
上海极豆科技有限公司CEO汪奕菲
正如燃油时代的发动机、电动化时期的三电系统,算力是智能化的基础引擎。郭鹏介绍道,截止到今年10月份,我国总算力是76EFLOPS,在全球已经第二名,但相较特斯拉近100EFLOPS的算力,差距明显。国内各大企业正在加快算力中心的建设,这对整个产业链而言,在AI浪潮中,如何让公司更有价值,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郭鹏说到,基于先进算力平台的汽车智能化创新场景包括:实时3D场景渲染&并发、全场景的智能交互、智能健康舱、大模型重新定义智能化。博泰既有车载智能域控终端的全栈产品,又有领先的云端产品开发技术,通过终端+云端立体式综合方案,博泰在和客户做AI大模型产品化的过程中,可以协助客户在保证数据安全及满足合规性下,建立数据驱动的智能闭环。他强调,越早建立有效的数据库,越能增强技术与产品的壁垒。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执行总监郭鹏
双建平在会上分享了其“基于车载场景的大模型语音实践之路”的思考。他表示,车载语音正从语音能力强相关、越来越同质化的感知智能向系统场景强相关、更多差异化的认知智能过渡。语音基础能力已不再是车载语音体验好坏的瓶颈,应用场景成为产品差异化的核心关注点。
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部副总经理双建平
据介绍,德赛智能座舱中的蓝鲸OS的网联系统,已经发布到第八代,将发布蓝鲸9.0。蓝鲸9.0会以VUI作为主要入口,其座舱交互逻辑将由触控交互,全部转化为语音重新定义UI交互。
任锋补充道,大模型的引入推动了智能座舱的进化,使其不仅在人机交互、娱乐、出行等方面带来了更多想象,还通过多模态的方式提升了交互准确度和智能化。坚持用户体验至上,形成差异化,产品才能构筑独特的竞争力。
智慧车联产业生态联盟副秘书长任锋
数字钥匙发展进入“快车道”
随着智能化下半场的到来,数字钥匙产品作为手机和车互联的典型代表,近几年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在汽车智能化当中,除了远程停车以外,数字车钥匙使用率占据第二位,使用率在79%左右,数字车钥匙装配率也慢慢在车企中成为主流的配置。
据李峰介绍,数字钥匙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手机NFC钥匙、蓝牙数字钥匙、UWB数字钥匙。目前,数字钥匙主要在以下场景存在痛点:一是车辆没电场景;二是手机没电场景;三是手机/车辆没网场景。数字钥匙只能从以上痛点入手,才能真正实现手机即钥匙的产品体验。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系统设计经理李峰
用户对于车钥匙的核心需求,主要就是安全、便捷、可靠地进入和启动车辆。其中,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最高。从数字钥匙生命周期来看,数字钥匙包含四大场景:钥匙创建、钥匙使用、钥匙分享和钥匙删除。李峰强调,钥匙车控解闭锁与启动只是一部分,钥匙创建与销毁也是重要体验场景。
对于产业链而言,制定一套完善体验测评规范同样重要。李峰分享了上汽集团在此方面的做法。“主要从用户场景进行评分,评分维度包括功能性、操作便利性、体验流畅性、交互友好性、性能稳定性、功能安全性,不同维度有不同的分值,从这些方面打分评测数字钥匙功能。”他介绍道,“建立评测规范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竞品对标,可以建立我们竞品数字钥匙配置库,根据体验评测规范对标,同时根据对标结果自动化生成竞品车型报告;另一方面,有了这个规范可以做产品验证,协助组建验证团队,并尽早进行产品验证。”
对此,吴军也表示,数字车钥匙是用户用车的高频需求,现在发展进入“快车道”。他对星闪技术优势做了重点介绍。
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标准生态部部长吴军
具体来看,星闪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更精准,可以达到分米级的定位,可以抑制80%“乒乓现象”;更稳定,可以抗多径、抗干扰;更安全,TOF+相位测距,物理层防中继;更长距,在空旷距离可以超过150米,可以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与此同时,星闪本身的技术持续在演进,后面还会继续提升它本身的精度和定位效率。据了解,目前有8个车企计划在2025年发布星闪车钥匙量产车型。
李大锋在分享《数字钥匙赋能,开启便捷出行新体验》主题演讲时表示,因为蓝牙技术的缺陷,包括将来引入新的短距技术之后,仍然会面临很多体验的问题。所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乾崑车云服务建立了一套端云结合用户体验提升体系。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车联网云服务首席架构师李大锋
“我们将车端、移动终端的大量钥匙使用数据、埋点数据放到云端,会主动发现哪一类终端可能存在问题,主动调整标定数据改善效果,帮助车企持续改善最终用户体验。”李大锋介绍道,目前此方案已在阿维塔、问界、智界、享界等量产车上实现。
携手共进,打造产业新生态
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测试体系构建可以为手机和汽车的互联互通、用户体验提升提供更加持久的发展动力。
杨中平介绍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直以来重视推动汽车软件发展。2020年,协会发起成立智慧车联产业生态联盟(ICCE),联合行业组织及产业力量,推动企业间、跨行业领域互融互通、产业协同,促进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转型,逐步构建起智能网联汽车合作新生态,得到了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依靠产业力量,通过ICCE公平开放的产业平台,持续加速产业间的跨界融合。经过四年多的发展,ICCE已成功建立并商用了一套符合国内产业环境和市场认可的技术标准体系。目前,国内超过50%的汽车品牌采纳了ICCE的数字车钥匙标准,数字车钥匙的激活数量已突破610万。此外,已有55个汽车品牌、超过500款车型支持ICCE的手机-车机互联标准,累计搭载车辆达到2300多万辆。
袁琦详细介绍了ICCE数字车钥匙标准取得的成果。据介绍,目前国内近50%的汽车品牌采用ICCE数字车钥匙标准,包括红旗、岚图、比亚迪、上汽通用、赛力斯、奇瑞星途、上汽等。与此同时,联合电子、银基、信长城、捷德、海拉等Tier1或Tier2厂商也在使用基于ICCE标准开发车钥匙解决方案。另外恩智浦、超群半导体、意法半导体、紫光同芯、华弘集成电路、复旦微电子等芯片厂家,也在芯片上集成数字车钥匙相关方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移动安全部主任袁琦
袁琦还对ICCE数字车钥匙技术标准进展与数字车钥匙测试体系做了概括介绍。据介绍,ICCE数字车钥匙技术标准体系包括总体要求、NFC系统要求,蓝牙系统要求,UWB系统要求和星闪系统要求。测试体系包含三方面:功能符合性测试、数字车钥匙性能测试和数字车钥匙安全性测试。其中,功能符合性测试方面包含NFC车钥匙、蓝牙车钥匙测试、UWB车钥匙和星闪车钥匙ICCE协议符合性测试。目前,ICCE数字车钥匙组也在制定数字车钥匙体验技术和测试规范,数字车钥匙安全测试规范将参考引用业界成熟的安全要求。后续ICCE将联合产业链各方,共同推进数字车钥匙测试评估工作,从而助力数字车钥匙技术的发展。
对于产业合作,吴军表示,今年上半年,星闪联盟与ICCE联盟共同合作发布了车钥匙标准,“标准上层应用层由ICCE完成,底层技术由星闪联盟完成,整套标准体系基本健全。ICCE星闪测试规范正在进行中。”吴军介绍道,“在星闪联盟中的智能汽车推广组,基于星闪技术车钥匙应用成立了星闪数字车钥匙SIG。它将端到端的厂家都纳入进来,包含主机厂、供应商、终端、芯片和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产业峰会揭晓了2024年度ICCE“产业创新实践奖”和“卓越贡献个人奖”。该奖项旨在表彰在ICCE标准开发、商业实践和行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
展望未来,ICCE将继续携手各方,推进需求分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验证及应用推广等工作,促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减少跨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成本,降低产业的碎片化,有效推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