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的一项新政策——为患有重度痛经的女职工提供1至2日的休假权益,即“痛经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制定“痛经假”,无疑体现了对女性员工身体健康与权益的深切关怀,是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的一次重要强化。事实上,“痛经假”并非云南首创,此前已有多个地区通过行政法规的形式确立了这一假期。然而,尽管有实实在在的政策依据,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许多女职工却并未能真正享受到这一权益。不少女职工反映,“痛经假”更多地是停留在纸面上,难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休假福利。
“痛经假”的认定标准与程序上存在模糊与不便。根据政策规定,女职工需经医疗或妇幼保健机构确诊后方可休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痛经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其疼痛程度往往因人而异,且难以通过客观指标进行精确量化,相对比较主观。这就导致了在认定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判断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冲突,这就使得女职工在申请休假时面临诸多困难。
享受“痛经假”成本比较高。有些单位规定,女职工的确可以享受每月一天的“痛经假”,这乍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为了享受这一天的“痛经假”,女职工需要去医院确诊痛经并开具证明。来往跑一趟,花费一定的经济成本不说,弄不好还要搭上大半天时间,这就使得许多女职工在权衡利弊后选择放弃休假。
不健康的职场文化也对女性享受“痛经假”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一些企业中,尤其是那些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的行业,员工休假往往被视为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或缺乏敬业精神。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女职工在申请“痛经假”时可能面临来自同事或上级的误解与压力。为了维护职场形象与人际关系,许多女职工不得不选择隐忍与牺牲,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痛经假”的落地难度。
制定“痛经假”是一种社会进步,是对女性这一群体的关爱,但是要想让“痛经假”不只是看上去很美,改变“叫好不叫座”的现状。一方面,在政策的条款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痛经的认定标准与程序,降低女职工申请休假的门槛与成本;另一方面,要对用工单位落实“痛经假”的情况强化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只有这样,才能让关乎女职工的身体健康与权益保障的“痛经假”落到实处。
有个建议,妻子失业,丈夫可以获得税务和社保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