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小记者趣探绵阳展,“绵阳,等我哟”

扬眼 2024-11-23 19:47:32

“快看,它向我打招呼了!”“哇,还会转圈圈!”11月23日上午,在绵阳市“文化三推”南京行活动现场,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小朋友兴奋地围着“机器狮”嬉闹,这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正是扬子晚报小记者。

11月22日—24日,绵阳市“文化三推”南京行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扬子晚报组织了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小记者们“童眼看绵阳”,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绵阳独有的文化韵味与无穷魅力。其中,鲍嘉佳、贾梓航两位小记者化身小主播,跟着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主播李雪琪一同打卡探展。

游仙非遗馆内,小记者们首先被一件来自绵阳西蜀绣院的纯手工盘金绣作品深深吸引。这件正红色旗袍,绣工精湛,据蜀绣传人宋萍介绍,它采用了上百种针法,历经三个多月才最终完成。小记者们好奇地围在宋萍身边,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蚕宝宝吐的丝是如何变成绣线的?”“单面绣和双面绣到底有什么区别?”“刺绣时,针会不会不小心扎到手指头呢?”宋萍耐心地一一解答,并现场演示了刺绣的基本技法。小记者们看得津津有味,有的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尝试一番。

在游览过程中,小记者们惊喜地发现语文课本上李白诗中的名句描述的就是绵阳越王楼。当讲解员吟诵起《夜宿山寺》(又名《上楼诗》)前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小记者们不假思索地接上了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原来,这座越王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是绵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小记者们了解其悠久的历史后,多了几分敬意。

在绵阳非遗馆内,小记者们还领略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白马藏人花腰带、白马毡帽以及曹盖面具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吸引了众多小记者的目光。这些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人,在现场演示了它们的制作过程。小记者们好奇地观察着,尤其是白马藏人花腰带复杂的编织过程,小记者们看得意犹未尽,亲自体验一下才知道其中的难度。在羌族草编市级传承人江福容的指导下,部分感兴趣的小记者与家长一起动手,一抽一拉、一穿一折,一个个简单的“蚂蚱”便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这才让小记者们找到了成就感。

当然,有“中国唯一科技城”之称的的绵阳,其科技成果同样让小记者们赞叹不已。在绵阳馆内,当讲解员提到原子弹、氢弹等国之重器时,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次难得接触绵阳的机会,我们要把展逛透。”自由活动期间,家长们带着小记者还到熊猫赶场馆,品尝了绵阳米粉、安州皮蛋等特色美食。

参观结束,小记者杨皓然用“有趣又好玩”来形容自己的感受,特别是蜀绣针法、“机器狮”、快板表演、剪纸和草编等,给他和伙伴们留下深刻印象。当带队老师询问绵阳这座城市给小记者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时,他们争相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绵阳是野生大熊猫最多的城市!”“对,还有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就出生在绵阳!”“我还知道,绵阳是李子柒的家乡,她在那里拍摄了许多美丽的视频,让我对绵阳充满了向往……”

“明年就和我爸爸妈妈一起去绵阳。”“绵阳,等我哟!”小记者们在心中种了一颗飞向绵阳的种子。接下来,小记者将以“童眼看绵阳”为创作主题,用手中的笔呈现出他们眼中那个多彩、生动的绵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塞塞

摄制杨泽华

校对陶善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