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比亚迪上下游的正常博弈,为何变成群起攻之的商战脏水

飞扬起舞飘 2024-12-10 17:41:06

近日,比亚迪建议供应商降价的邮件引发了轩然大波。

过去几天,各个行业的有识之士拿特斯拉作正面案例,对比亚迪领衔的本土车企展开了疯狂的抨击。

只要有道理,批评当然没问题,那么,他们的批评到底符不符合逻辑呢?

逃不开的价格战

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就是无用的情感。

一些人情感饱满、眼含热泪地表示,价格战都延宕两年了,本土汽车行业的利润率每年下滑1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时刻,作为行业老大,比亚迪应该做的是振臂一呼,旗帜鲜明地反对价格战,带领本土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走进向价值链上游迈进的向上螺旋。

而不是带着整个行业下沉式内卷,将很多资金紧绷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推向被迫裁员的边缘。

的确,要求供应商降价可能引发降薪或裁员。

在这个无数高管跑滴滴的寒冬里,轻飘飘的一张降薪或裁员文件落到每个员工的头上都是一座大山。

如果您恰巧背着百万的房贷,恰好在领导似有似无的PUA下买了一两辆甲方客户的车,又正好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门槛上,单单一个降薪就会让你直呼有谁比我惨。

说实话,此等廉价的共情口水文,笔者可以整上好几篇。

人生并不容易,谁不想借题发挥一下,好好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无论是身处汽车行业,兔死狐悲,还是因为无脑投资汽车产业链的股票,被莫名其妙地割了韭菜。

将过去几十年人生风雨埋藏的怒火宣泄到比亚迪的头上,可谓再容易不过了。

但是,不管不顾地乱喷一番之后还是得冷静地意识到,在应然和实然之间隔着一道巨大的天堑,不打价格战是不现实的。

因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已经走到了淘汰赛、大决战的阶段,不可能吃着火锅唱着歌,还站着把钱挣了。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以前的PC行业、智能手机行业都经历过惨烈价格战的阶段,不如此,不足以将很多选手逼出市场。

商场如战场,最容不得的就是天真,行业最终洗牌阶段的惨烈程度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事实上,都不用等到2025年,被很多人捧上天了的特斯拉最近就刚刚降价了一万!

利润率下降的锅不能背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在这场批斗比亚迪的舆论混战中,一些人贴出了过去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的下滑曲线,将矛头直指比亚迪领衔的价格战,说实话,这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混乱。

首先,自2023年年初开始打的价格战是由特斯拉率先发起的,始作俑者不是比亚迪,而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特斯拉。

其次,本土汽车行业利润率近几年来的一路下滑是由车企们巨大的研发开支造成的。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研发开支着实太高了。

拿几个代表车企的完整年度数据举例,2021-2023年,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2.9亿、67.8亿和80亿,比亚迪的数据分别为106.3亿、202.2亿、399.2亿,蔚来汽车的数据分别为45.9亿、108.4亿、134.3亿元。

2021年这三家车企的总计研发投入为185.1亿,到了2023年,这一数据就增长到了613.5亿,增加了428.4亿元!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年均总产值为10万亿左右,单单这三家车企增加的428亿元研发开支便会将行业利润率拉低接近半个百分点!

在这场研发军备竞赛中,被裹挟其中、立志走到终局的车企没有一个能够停得下来。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巨大变革,如果不在这些赛道上进行前瞻性布局,把相关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那么,到了以垂直整合、产业效率决胜负的最后阶段,要么亏损至死,要么把现阶段少亏的钱交到强势供应商的手里,沦为那些Tier 1、Tier 2供应商的奴隶。

这或许就是目前所有实力车企都在研发开支上毫不吝啬的头号原因。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庞大的研发开支才是过去几年中国汽车行业产业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特斯拉挑起、比亚迪参与的价格战关系并不大。

不宜搞对立

一件事情的热度能保持好多天,大概率是因为它触动了太多人的情绪,给大家找到了一个情感的宣泄口。

过去两年的经济下沉把寒气传递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一边是外企优渥的裁员补偿,一边是本土企业的恶意裁员,吃瓜群众的情绪在媒体的刻意渲染里不断累积。

于是,在一些有心人士的带动下,大家的焦点不再局限于遵循行业惯例的一次简单降价,而是逐渐偏离了主题,走向了阵营对立。

很多人在特斯拉全球副总裁一篇微博的启发下“恍然大悟”:虽然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但外企对中国本土供应链却是最好的。

在这篇不花钱却取得了花大钱才能取得的效果的微博里,最赢得大家好感的有两点:90天的付款周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95%以上的零部件来自本土供应商。

特斯拉超短的付款周期确实值得大家学习,但是,背靠全球投资者的特斯拉市值高达1.1万亿美金,市值只有几百亿美金的本土车企想学也有心无力。

要怪只能怪A股投资者们一个个都太急功近利,不愿意践行价值投资,只想着割别人的韭菜了。

至于上海超级工厂超高的国产化率,一则是为了满足和上海政府的对赌协议。

此举是对上海政府给特斯拉提供廉价土地和超低利率大规模贷款的投桃报李,特斯拉即便想赖账,也得考虑考虑对象。

另一方面,对特斯拉而言,使用极具价格竞争力的国产零部件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上海超级工厂的国产化率越高,特斯拉的利润率越高,降价空间就越大,降价促销的效果就越好。

在商言商,对自己这么有利的事情,人家凭啥不干。

双赢的事情结果倒成了扶贫了,成了特斯拉帮助中国训练了产业链!

真要谈到对本土供应链的价值,一众本土车企的作用并不逊色于特斯拉。要知道,特斯拉美国工厂现在可是正在推行去中国化的。

写在最后

非常善于省钱的特斯拉特别善于以小博大,以一篇不花钱的微博给特斯拉拉了那么大的好感,再叠加果断降价一万的动作,很多特粉又按捺不住为马斯克鼓与呼的冲动了。

可以鼓吹马斯克,但可不可以不拉开拉高、踩低贬低本土车企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