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山东大学一学院更名

齐鲁壹点 2024-11-25 11:20:19

11月22日下午,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战略咨询会议在中心校区举行。据悉,面对能源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山东大学能源动力学科积极回应国家能源战略部署,推动学科更新换代,聚焦核科学技术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融合发展,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名为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来自中国核学会、中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凤麟核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相关负责人、师生代表200人参加活动。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寿君,中国核学会监事长、国务院原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寻寰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程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焕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何多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研究员吴宜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叶国安,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出席大会。

李术才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能源动力学科始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坚守“为国育贤”初心使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系统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地方,在锚定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中不断转型升级,取得了杰出成绩。他强调,核能承载着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面对能源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山东大学能源动力学科将回应国家能源战略部署、推动学科更新换代、谋划推动“双一流”建设,聚焦核科学技术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融合发展,希望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坚定服务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大力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持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支撑能源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各位院士专家一道,共同为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能源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寿君表示,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核电已成为破解科学降碳和用能成本难题的重要选项,也成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学院充分发挥核特色、跨学科、战略性的特点,积极布局国家急需重点方向,聚焦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推动核科学与能源动力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核学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山东大学合作,携手共促核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为我国从核大国迈向核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张焕乔院士表示,山东大学与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渊源已久,“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曾先后在山东大学和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为国家核工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希望双方聚焦“吴有训核科学英才班”建设,合力培养出更多优秀核科学人才,激励师生接过前辈先贤接力棒,为我国核科学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期待依托人才培养平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肩负起强核强国的使命,在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上要通力合作,奋力推动我国建成核强国。

会上,李术才、王寿君、寻寰中、张焕乔院士、何多慧院士、王贻芳院士、何雅玲院士、吴宜灿院士、叶国安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汲培文共同为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揭牌。中核集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孙占辉、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宏伟共同为“吴有训核科学英才班”揭牌。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宣读学院更名通知,副校长朱德建主持大会。

同日,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战略咨询会议召开,易凡主持会议。与会院士、专家围绕学校核学科专业布局、平台建设、拔尖人才培养、杰出人才引育等议题开展研讨,对核学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作系统规划。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守宇介绍了学院发展情况。

国家电投集团有限公司原核动未来首席协调官兼国核示范电站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汪映荣,天津大学副校长王天友,山东大学相关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出席相关活动。

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主干专业是山东大学工科中建立较早的专业之一。1952年高等院系调整,山东大学工学院迁址济南与山东工学院合并,时任院长的内燃机专家丁履德教授和热工专家裘烈钧教授于1955年创建热工教研室。1958年开始招收“电厂热能动力专业”和“内燃机专业”本科生,1981年“工程热物理专业”和“内燃机专业”首批获得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成立动力工程系。历经传承与发展,2000年合校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4年11月22日更名为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历数十年寒暑风雨历程,经几代人薪火相传,学院已成为我国能源高效、清洁、低碳转化和利用领域享有盛誉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及能源基础科学问题和先进技术的重要研究基地,为我国能源工业培养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 阅读:171
齐鲁壹点

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