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昭通市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昭通市扛牢扛实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修复的“源头责任”,统筹整合资金52.43亿元,深入实施省市“双十”工程,统筹推进“全面禁渔、‘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六大行动,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国家、省推长办反馈涉及赤水河的6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5年来首次实现“动态清零”;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实现了“一江清水出云南”。
昭通市位于赤水河源头。为扛实流域保护治理的“源头责任”,昭通市建立领导机制、联系机制、管护机制,市级成立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推动流域保护修复工作。通过高位统筹和协调,云贵川三省建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合作共治、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依托基层党组织推进网格化管理,形成“干部带好头、党员沉下去、群众动起来、共护赤水河”的良好局面。
为确保流域保护修复项目高效推进,省市县三级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省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各类专项资金,市县级通过PPP合作、银行贷款,吸引社会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统筹整合资金,实施赤水河流域“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项目,项目实施资金得到基本保障。通过实施滇东北山地石漠化项目,威信县实施人工造林5500亩、退化林修复2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镇雄县实施退化林修复2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
水环境保护,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昭通市聚焦截污治污这个重点,集中开展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截污治水、控源增绿行动,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17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垃圾热解站14座,实现17个乡镇“两污”设施全覆盖。深入实施控肥、控药、控膜、控水“四控行动”,建成农业“四控”示范点5个、两座大型沼气池、两家年产两万吨的有机肥厂。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编制完成150个绿美村庄规划。建成绿美乡镇3个、美丽村庄110个。完成新改建卫生户厕15万户、公厕建设823座。
此外,昭通市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流域生态修复,赤水河流域内17座小水电站全部拆除,恢复自然流态,整治经验被编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向典型案例。治理历史遗留硫磺废渣728万吨,获得国家“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称号。修复矿山278座,建设河道防护林带1460公里,基本实现流域内“看不见荒山、看不见裸土”。鱼类从2020年初的36种恢复到43种,特别是今年10月份监测发现的伦式孟加拉鲮和花䱻两种鱼类,为20年来首次发现。2023年,赤水河(昭通段)保护治理工作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沈迅
审核:张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