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村遇见咖啡,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观?近两年来,随着海南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消费业态——“村咖”正在乡村悄然兴起,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体验,全新的休闲方式正变成乡村的“潮流经济”。
在海南定安,以“水塔咖啡”为代表的乡村咖啡店已有15家,这种“村”与“咖”的交融,给定安的乡村带来了什么变化?近日,记者走进定安,在一杯杯香浓的咖啡中找寻答案。
乡野间的“咖”时尚
水塔,是海南农村十分常见的基础设施,其周边空间大多是闲置的。
近日,记者在海南定安龙门镇大山村水塔下,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小桥流水环绕,长廊上,村民、游客三三两两围坐,边喝咖啡边乘凉,无比惬意……
2021年,定安龙门镇大山村利用水塔废弃空间,巧妙地将现代都市的咖啡文化与乡村的宁静之美相结合,打造了全省第一家“水塔咖啡”。
“水塔下面原本是块空地。大家希望能在此发展一个与乡村旅游挂钩的项目,既能为大山村带来人气,又能给村民增加收入。经过风险评估后,一位乡贤提出了建设咖啡屋的点子。”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党支部书记倪志坚说。
自开业以来,这里已成为不少市民游客周末和假期休闲、带娃、放空的热门打卡地。
随着“水塔咖啡”的出圈,定安和梅村、白塘村等地的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仓库等空间,打造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村咖。短短时间内,15家“村咖”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些“村咖”各具特色,有的主打原生态的咖啡体验,让游客从咖啡豆的采摘、烘焙到冲泡全过程参与;有的则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咖啡与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让游客更轻松地融入乡村独特的咖啡文化,体验“村咖”业态与乡村风光的完美结合。
家门口的“致富伞”
随着“村咖”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青年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为田野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更多人共同参与乡村建设。
在湖畔咖啡馆里,90后文昌小伙黄宏瀚正认真地指导员工进行咖啡制作技艺。几年前,在看到定安县大力发展村咖产业时,他毅然决定来到定安,投资开设湖畔咖啡馆。如今,他的咖啡馆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更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和增收。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咖产业的发展水平,定安县从2023年起开始培育“定安大咖”特色劳务品牌,并组织开展村咖产业技能培训。这些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技能水平,更为“村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湖畔咖啡馆的店长周海云也是村咖发展的受益者之一。“我之前一直在海口务工。现在,我在家门口的咖啡馆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不仅工资待遇有所提升,还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周海云说。
如今,已经有很多村民像周海云一样,通过在“村咖”就业,实现了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截至目前,定安全县咖啡种植面积约300亩,其中龙门镇200亩,新竹镇100亩。“村咖”新业态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人员超过50人。
“咖啡+”的新风尚
在“定安大咖”的引领下,定安县不断积极探索“咖啡+”的发展模式,将咖啡产业与乡村旅游、民宿、文化等产业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独特的乡村旅游消费场景。
在龙门镇和梅村的水塔咖啡屋里,村民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品尝咖啡、休闲娱乐,还可以参与村里的议事活动,解决矛盾纠纷。这种“咖啡+议事”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更让村民们在品尝咖啡的同时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力量。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一件因40万抚恤金未明确遗产划分,导致三兄弟对遗产分配产生分歧的事情。”龙门镇双塘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林明群说,经过多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引导三兄弟从亲情、和谐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促成三兄弟达成了一致意见,“遗产分配得到了妥善解决,三兄弟的感情也和睦如初。”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截至目前,和梅村通过“一杯咖啡”成功地调解了大大小小的村民矛盾、纠纷近30件,“我们借助‘喝一杯水塔咖啡静下心来’巧妙化解村民的不快与烦恼,增进邻里和睦、共建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此外,定安县还积极推广“咖啡+民宿”的模式。将闲置的农房改造成具有特色的民宿,让游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还能享受乡村的宁静与舒适。这种模式的推广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更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闻得到咖啡香。如今,定安县的村咖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们以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咖啡+”的发展模式正在将咖啡产业与更多的产业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独特的乡村旅游消费场景。
总监制:赵鹏
监制:王庆芳席秀琴
本期统筹:枉源
策划编导: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