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万平方公里

市井老李 2024-11-26 16:30:58

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慈禧手一摊表示没钱支持,左宗棠一拍大腿:我就是自己借钱,也要收回新疆。   1875年,清朝 的朝堂之上,围绕新疆的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当时,阿古柏建立的“洪福汗国”占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沙俄和英国也在蠢蠢欲动,试图插手中国西部事务。这片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清朝面临的重大难题。   主持大清军机事务的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在他看来,新疆地处偏远,不毛之地,防守难度极大,投入的资源将远远超过收益。他甚至公开表示:“弃地以纾国难,不失为保全东南的上策。”这番话让支持主张收复新疆的将领左宗棠勃然大怒,他拍案而起,大声反驳:“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岂能拱手相让?李大人真是好魄力,连边疆大好河山都能弃之如履!”   然而,左宗棠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来自朝堂上的分歧。慈禧太后对收复新疆一事也持犹豫态度,因为国库早已空虚,南方的洋务运动和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消耗了大量资金,根本无力支持一场耗资巨大的西征。   慈禧一摊手,无奈地说道:“朝廷没有钱,西征一事只怕难以为继。”左宗棠听后拍了拍大腿,毅然说道:“没钱可以借,我自己筹钱也要收回新疆!”   这是一场注定艰难的战斗。左宗棠接下了收复新疆的重任后,首先面对的是资金问题。他向国内的华商和外国银行借款,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积蓄,用以支持西征所需的军费。同时,他亲自前往各地,招募精兵良将,最终组建了一支约7万人的西征军队。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士气高昂。为了弥补军需物资的不足,左宗棠甚至在兰州设立了军工厂,自行制造武器和装备。   西征的另一大难题是后勤补给。新疆地势险恶,荒凉干旱,大军长途跋涉所需的粮草、饮水和物资都需要提前筹备。左宗棠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开荒种粮。他命令军队和民夫一起在沿途开垦土地,种植耐旱作物,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此外,他还协调沿途州县,设置补给点,确保军队在前线始终有充足的后勤支持。   1876年,西征正式开始。左宗棠率领大军从兰州出发,沿着天山南北展开进攻。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阿古柏的军队,一路连战连捷,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田等地。   战斗中,左宗棠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还表现出高度的智慧。他针对新疆复杂的地形和多民族构成,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对阿古柏残余势力和外来侵略者毫不留情,同时对当地百姓宽厚以待,恢复当地的安定与秩序。   面对左宗棠的步步紧逼,阿古柏的势力逐渐瓦解。1877年,阿古柏在库尔勒殴打致死,他建立的“洪福汗国”也彻底覆灭。左宗棠率领大军凯旋而归,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重新回到了中国版图之内。这次收复新疆的战役震动了国际社会,英国媒体称赞这是“中国军队百年来最辉煌的成就”。   然而,左宗棠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收复了新疆,更在于他为新疆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在战后的几年里,他亲自负责新疆的治理工作。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恢复农业生产、整顿地方治理、鼓励汉族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和睦相处。这些政策让新疆逐渐走上了恢复与发展的道路,成为大清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左宗棠的名字因此被载入史册,成为千古英雄。他的坚决与魄力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寸土不让”的民族精神。面对李鸿章的悲观论调和朝廷的财力困境,他不仅以实际行动收复了国土,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场壮举让人们明白,国家的疆域不是可以轻易放弃的,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必须以智慧和勇气捍卫属于自己的家园。

0 阅读:4

市井老李

简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