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识破宋江,假装回乡探母,结果一去不返,成为水浒结局最好的人

市井老李 2024-09-29 14:30:06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丨佚名

导言

世人谈论《水浒传》时,有一个人格外特别,他既不以武力著称,也不像宋江、晁盖那般霸气侧漏。

可他的离开,却格外惹眼。“入云龙”公孙胜,一个手拿铜剑,脚踩天罡的道士。

可他为什么会突然离开梁山?这一举动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玄机?

慧眼看穿江湖风云的公孙胜

在大多数人看来,公孙胜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能够识破宋江的野心,从而提前抽身自保。

可我却觉得,江湖中的生存之道,绝不止于看清一个人的野心。如果单单凭公孙胜能安然离场这一点来判断其水平,未免失之肤浅。

混江湖可没那么容易,想要混明白,得看得懂大局。公孙胜的智识,不仅穿透了宋江这个个体,更是对未来梁山格局演变的精确预见。

或许,他早已知晓,梁山的兴衰轨迹,核心不在于好汉们的英勇与智计,而在于宋江的性格底蕴和思想境界的映射。

整本书中,宋江的角色一直很矛盾,他既渴望成为名留青史的英雄,他又对朝廷有一种深深的依赖和臣服。

这样的双面人格,也直接成了日后梁山败亡的伏笔。在梁山早期,或许这点毛病没什么,但当宋江开始逐渐掌握梁山的大权时,这种矛盾便成了公孙胜看不下去的隐患。

公孙胜看得很清楚,在宋江的领导下,梁山将从一个反抗暴政的英雄集体,渐渐变成朝廷手中的一把刀。

其实公孙胜的武力和智力在梁山好汉中都是佼佼者。特别是他在芒砀山战役中的策略,堪称智勇双全的典范。

他不仅巧妙布下古朴神秘的八阵图,以阵法直接擒拿了敌方首领,更以一身本领让桀骜不驯的樊瑞心悦诚服,最终甘愿拜入门下。

这不仅体现了他在战术上的高明,更凸显了他在人格魅力与智慧上的双重征服。

火烧高球那一节,更是展现了对天时地利的精准把握和深邃理解。他凭借超凡能力,准确计算风向变换,与刘唐携手,借由自然之力,导演了一场火海翻腾的壮丽景象,令高俅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或许,是他看的太清楚了! 他看到,在宋江逐步掌权后,梁山的风气和氛围已经悄然改变。昔日的英雄聚义堂,慢慢变得不再纯粹,而是陷入了既想反抗又想妥协的两难境地。

公孙胜意识到,梁山的这种变化,无异于自掘坟墓。一个因为反抗朝廷而聚拢在一起的贼寇,只要失去了反抗的精神,结局也就只剩沦为朝廷的打手,失去英雄本色了。于是,他选择了离去。

公孙胜离开真的只为回避风险吗?“回乡探母”,多么简单而又让人无法推脱的借口,或许一开始,梁山上的兄弟们都认为他真的只是暂时离开。

等到他一去不返时,众人才回过味儿来,纷纷开始思考这个道人的意图。一个出身道门的修道之人,竟然毅然决然地脱离兄弟情义、利益瓜葛,选择了退隐,怎么可能只是为了母亲的安康?

其实众人都明白,公孙胜的走没有那么简单,毕竟在之前,他也并没有那么频繁的回家探母。

一个自幼潜心武学的蓟州人是,又师从罗真人翻云覆雨,人世间的情分对他来说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他内心所追求的或许只是道法自然。

从盗取生辰纲要成为梁山副军师,公孙胜绝对算得上是元老级别的好汉,从最根上来说,连盗取生辰纲的消息都是公孙胜透露给晁盖的。

要说这样的人,却最终被亲情所羁绊,你信吗?事情的表面并不复杂,入云龙走了,自此逍遥行走江湖。

但这背后却隐藏着凉山内部更深层次的信仰斗争。梁山的壮大吸引了无数英雄好汉前来投奔,但同时也带来了权力争斗和利益分配的难题。

如果是一个热衷于权力争斗的人,或许这里正是他的名利场,而公孙尚显然不是,对他来说,这样的局面违背了他的道家理念——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现实中的梁山却被困在权力的角逐和血腥的杀戮之中。

公孙胜悟了,当一个群体不再忠于其最初的理想,反而开始追逐名利时,那这个群体的结局只有一个。而梁山的最终走向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表面上看,宋江的“招安”路线是为了给兄弟们博一个出身,但公孙胜却知道,这是将所有人引向一条不归路的开始。

他深知,一旦与朝廷妥协,梁山再也不可能保持原有的独立性。

对于一个看重道义和精神自由的道士而言,这样的结局是无法接受的。公孙胜想要离开,早在看到宋江父子团聚时就已经有了先兆,当时他对众人的说辞是,触景生情,要回乡探母。

或许只是碍于面子才定下了三个月的期限。否则也就不会有后来书中李逵威胁公孙之母了解他见面的桥断了。

跟着李逵再回梁山,也只不过是应了师傅罗真人“同梁山缘分未尽的”话。

他一向淡泊名利,从不在乎功名和地位的追逐。在梁山,虽然他也是绝对的老资格,但却从未想过去抢吴用军师的交椅,宁可偎在人后做一个不显山不漏水的副军师,也不愿主动去争夺更多的权力。

在他的眼中,名利和地位不过是浮云罢了。当他意识到,梁山的方向与他的追求背道而驰,他的离开就显得顺理成章。

公孙胜的智慧:游走于现实与理想之间。

对世人而言,公孙胜的行为或许难以理解。不同于凡尘对名望与权柄的汲汲营营,他秉持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当面对梁山架构中那微妙且复杂的力量游戏,特别是个人影响力遭受无形消解的境遇时,公孙胜并未循规蹈矩地落入抗争的俗套剧本,而是选择了一条静默而深远的退路。

这一决策背后,蕴藏着他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及对内心平静的执着追求。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孙胜对大势的判断。他明白,梁山的内部分裂和权力争斗,最终只会导致整体的溃败。他清楚,宋江的野心不在梁山内部,而在于朝廷的认可与接纳。

而一旦梁山这个团体被朝廷所掌控时,也就意味着反抗大业的终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公孙胜之所以没有选择卷入其中,是因为他明白,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游戏。

其次,他的智慧还在于,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弱项。在一个充斥着争权夺利的江湖中,大势根本就不是他这个道士所能改变的,虽然无法左右别人,但他可以选择不被大势所左右。

他看的十分清楚,不管什么英雄豪杰,一旦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也只不过是朝廷和奸人利用的工具。

他选择远离,选择抽身事外,不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从心理来讲,他愿意回到那片属于他的清静之地。

道法自然,如此复杂的江湖局势,又怎能时时刻刻静心呢?

道家思想与公孙胜的独特选择。

在许多对《水浒传》这本书的评析中,公孙胜的选择总是被人解读为一种明智的逃避。

我却觉得这正是道家智慧的体现。在道教的世界观中,顺应自然、随遇而安,才是生活的真谛。公孙胜正是这样一个顺应天命、随心而动的人。

他的选择,或许只是在寻求一种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而已。公孙胜之所作所为,无疑是对道家“无为而治”哲学的一次生动诠释。

在那错综复杂的梁山世界里,他以一种近乎艺术的方式实践着顺其自然的原则,拒绝成为权力游戏中的又一枚棋子。

退隐,不单是地理上的远离,更是一种心灵层面上对纯净与和谐的回归。

公孙胜深知,在那片充满利益纠葛的土壤上,任何形式的强求与干预,都是对自然秩序的一种扭曲,只会滋生更多的冲突与动荡。

他所展现的,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我认知与边界感。面对权力的诱惑与斗争的深渊,公孙胜的每一次抉择,都是对自己位置的精准判断和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洞察。

他的行为,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往往源自于了解何时放手,何时坚持,是在于如何在波涛汹涌中找到那份内心的宁静与自足。

放下执念:何为真正的英雄? 或许在有的人眼中,公孙胜半途离开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但其实,放弃比拥有更需要勇气。

按照我们现在的思维去揣摩当时的情境,那时的公孙胜远没有得到山穷水尽,不得不割肉止损的地步。

这也正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能够在权力和名利面前,保持冷静和清醒。不愧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

他的决定,是对“大智若愚”的鲜活演绎。在权力与诱惑的洪流中,公孙胜以超然的姿态,证明了放弃同样需要巨大的勇气与智慧。

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虽孤独,却通往心灵的富饶与自由。在这样一个追求即时满足与表面成功的时代,公孙胜的背影,如同一盏明灯,引领我们反思何为真实的价值,何为生命的意义。

结语

为什么今天要说公孙胜,是我觉得他的境遇和选择,同我们在今天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厮混的人比起来何其类似。

人们往往容易被世俗的成功标准所左右,追求名利、财富、地位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

公孙胜的故事似乎在提醒我们,有时候,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才是通往幸福和满足的真正途径。

参考资料:

史海追梦 2023-07-28 梁山好汉——公孙胜:入云龙的传奇人生

悔绕友 2023-12-07 入云龙:梁山泊结局最高明的智者,他的离去是为了什么?

趣史录 2024-02-05 公孙胜:看破宋江,谎称回乡探母,结果一去不返,成为结局好的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20

市井老李

简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