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苏慧)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第9批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SDK)通报,共指出了27款APP(SDK)存在的多项违规操作,包括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以及信息窗口“摇一摇”乱跳转等行为,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用户权益保护的关注。面对此情况,作为电信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和网络安全环境。
打造安全防护网,抵御新时代安全危机
随着量子计算能力的加速成熟,传统加密技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中国电信积极参与量子科技研究,发挥企业优势,打造量子安全产业生态圈。
基于自研的千兆综合量子安全网关、QHSM量子服务器密码机等设备,中国电信构建的量子密钥分发网和量子安全服务平台,构建城市级量子通信基础设施的安全底座。目前,中国电信已围绕量子安全组网打造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量子城域网、量子OTN、量子安全专线以及量子物联网等,其中安徽合肥量子城域网是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城市级量子安全网。
针对个人用户,中国电信推出天翼量子密话,它将量子加密技术与即时通信技术紧密融合,充分利用量子密钥分发机制来生成密钥,密钥具有真随机性,可以实现“一话一密”,为用户提供通话加密、信息加密、文件加密、移动办公、安全管控等服务,解决客户在移动通信、办公交流等场景下的安全需求。
中国电信构筑“量子+”产业生态,将量子安全技术融入主业务,形成“量子+通话”“量子+网”“量子+云”“量子+平台”四大业务方向,推出量子安全云、量子安全通话等20多项量子通信产品,应用范围涵盖政务、应急、工业、金融等10多个行业。
此外,AI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利器,侵犯着人们的隐私及合法权益。而针对数字时代愈发复杂、多变的网络攻击手段,身为央企的中国电信基于自身能力底座,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推出诸多安全产品及服务,编织起人工智能的“安全网”。
针对“AI换脸”支付等问题,中国电信自主研发了金融级KYC证件识别产品“侦图”平台,利用“级联+双路卷积+多尺度特征融合”等技术,交叉校验用户上传的证件信息,并比对人脸进行精确识别,有效阻挡“AI换脸”相关欺诈模式的入侵。这个系统可以在诸多支付场景中进行实装,准确识别身份,帮助用户在网络支付时守好“钱袋子”。
加强安全宣传,提升用户防范意识
中国电信深刻意识到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反诈、量子密话、安全大脑等业务宣传,提升电信安全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中国电信还经常组织专题讲座、培训课程,普及网络防骗技巧,教育用户如何识别和避免诈骗陷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在河北,中国电信保定分公司以多种形式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册等形式,重点宣传了中国电信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走进高校,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反诈宣传,并向全网用户广泛发送防范诈骗的公益短信,全面普及防诈知识。
中国电信安徽六安分公司“爱心翼站”举办反诈助老公益活动,爱心大使们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耐心地为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手把手教老人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普及网络安全防护技巧;中国电信蚌埠分公司针对个人信息保护、防范通讯网络诈骗等热点话题,在各地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志愿者们通过线上5G直播,线下网络安全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的方式,让网络安全宣传走进千家万户。
此外,中国电信也积极亮相各大展会,展示最新安全成果,让观众能近距离体验到电信的安全能力。例如,在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就以“AI链接生态安全智领未来”为主题登场,展示AI时代深耕网络安全的最新成果,让观众充分领略到中国电信的“安全力量”。
联手产业伙伴,加固安全能力
中国电信深刻认识到单靠一家之力难以完全解决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问题,为此,中国电信积极联合其他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和科研机构等行业内外力量,共同研究、开发更为有效的防御措施。
中国电信通过与政府、监管部门紧密合作,获得坚实的政策支持,具有相关资源协调优势;通过与科研院所、实验室的研发合作,不断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如IPv6网络空间探测方面),能够在技术方面保持领先优势;通过与头部安全厂商的广泛合作,集成各方优势能力(如资产服务指纹等),研发出业界领先的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先经过电信集团的内部用安实践检验后,再推广服务于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网络安全服务优势。
此外,由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等单位共同组建的“数据安全关键技术与产业应用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近期在北京正式启动。据了解,该实验室将重点开展数据安全基础研究、大模型创新技术应用研究以及大模型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研究,探索AI大模型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