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的人民拯救了一位犹太女孩。然而,五十年后,当年的那

蜀山史道 2024-11-26 18:29:0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的人民拯救了一位犹太女孩。然而,五十年后,当年的那个小女孩长大成人,她竟然主张对南斯拉夫进行轰炸。   全球历史叙述中,犹太人的形象和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常常被批评。从文学到历史的记录,犹太人群体常被描绘为贪婪和利己,而这些观点根源于文化和宗教偏见。例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其形象成为了中国人初识犹太商人贪婪本性的一个典型例子。

夏洛克的角色在文学中被塑造为逐利而无情的贷款人,这种描写加深了人们对犹太商人的刻板印象。   然而,随着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可以看到犹太人在历史上常被欧洲的保守主义者视为外来者和敌人。情绪根植于多个历史事件和社会观念。

例如,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触动了欧洲基督信徒对犹太人的长久不满。此外,犹太商人在乱世中发放高利贷的行为,以及犹太社群在宗教和文化上的保守,均未能帮助其改善在外部社会中的形象。他们往往被视为不愿融入主流社会,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宗教实践。   长期的负面形象积累,使犹太人不仅在历史上遭受排斥,甚至在现代也常被错误地标签化。举例来说,前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因其犹太背景,在政治和公众形象中也遭到了类似的负面描绘。她的政治行为被批评者比喻为“东郭之狼”,意指在外交政策上的操控和自利行为,公众对犹太人的偏见根深蒂固。   时间回溯1939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为了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时年两岁的玛德琳·奥尔布赖特随父母逃亡到了南斯拉夫。他们原本打算到英国投奔亲戚,但母亲在怀孕期间无法获得签证。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在南斯拉夫寻求庇护。   彼时南斯拉夫尚未被轴心国占领,但局势已经十分紧张。奥尔布赖特一家举目无亲,处境艰难。所幸在贝尔格莱德,他们遇到了一户心地善良的塞尔维亚人家庭。那户人家不顾纳粹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慷慨地为奥尔布赖特一家提供了住所。   然而1941年4月,纳粹德国及其盟友攻占了南斯拉夫全境,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建立。德军对犹太人的大搜捕随即开始,被抓获的犹太人无一例外被投入集中营。

在塞尔维亚人的帮助下,奥尔布赖特一家在战火纷飞的南斯拉夫躲藏了三年多。多亏了这些恩人冒着生命危险的保护,他们才幸免于难,没有像无数其他犹太人那样惨死在纳粹的屠刀之下。   1945年,二战在欧洲战场结束,奥尔布赖特一家终于等来了重见天日的一天。他们回到贝尔格莱德,重新开始生活。由于父亲在战前曾在捷克外交部供职,战后他被任命为南斯拉夫驻捷克的外交官。不过,1948年捷克发生政变,共产党上台执政。奥尔布赖特一家决定不回捷克,而是申请移民美国。   时光荏苒,转眼间奥尔布赖特从一个幼小的犹太难民,成长为美国政坛的中流砥柱。1997年,她被任命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务卿,成为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政策主管。然而,就在奥尔布赖特权倾华盛顿的同时,她昔日的庇护之地南斯拉夫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和混乱。   自1991年起,南斯拉夫先后爆发了几场独立战争,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塞尔维亚人主导的南联盟政府试图以武力阻止这一进程,与波黑、克罗地亚等地的独立武装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斗。   面对南斯拉夫的战乱,奥尔布赖特作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本有机会通过斡旋调停,去回报塞尔维亚人当年的救命之恩。然而,她却选择了完全相反的做法。自1993年起,奥尔布赖特就极力主张美国应当介入南斯拉夫冲突。在她的推动下,美国不仅暗中支持波黑穆斯林,还多次轰炸塞尔维亚军事目标。   对于昔日的恩人遭此劫难,奥尔布赖特却无动于衷。相反,她还在公开场合辩称,北约的军事行动是所谓的"正义且必要",是为了所谓的"制止塞尔维亚的暴行,维护人权与和平"。至于当年塞尔维亚人是如何不顾生死、冒险相救,奥尔布赖特对此只字未提。人们看不到丝毫感恩之心,只有冷酷的现实主义政治家的理性计算。   在奥尔布赖特等人的操控下,北约最终迫使南联盟就范,塞尔维亚从科索沃撤军。然而,这场旷日持久的空袭给塞尔维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创伤和苦难。当年冒死相救的恩人,最终却落得满目疮痍的下场,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讽刺。奥尔布赖特用炮火回报了塞尔维亚人的恩情,用鲜血撕碎了昔日的善意,留下了一个"恩将仇报"的千古骂名。

0 阅读:41

蜀山史道

简介: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