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境外人士提供更便捷的入境政策,全球银行巨头也开始在跨境支付市场布局。
近日,新加坡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星展香港”)联合银联国际在上海共同推出全球首张银联多币种签名钻石借记卡。据悉,这张借记卡面向港澳居民发行,支持港元、人民币、澳元、加拿大元、丹麦克朗、日元、新西兰元、挪威克朗、新加坡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英国镑、美元和欧元14种币种直接支付,免除持卡人多币种跨境支付转换费用,为港澳居民日常和跨境消费提供更便利、安全、优惠的支付选择。
“其实我们这张卡已经出售几个月了,对香港和内地的居民来说都可以获得很多好处。比如说内地居民去香港便利开户,大多数的港澳客户需要去内地旅行,他们能够更好地去管控汇率需求。我们这张借记卡支持多达14种货币的支付,持卡客户在差旅或者旅游时都能够预先兑换货币,避免汇率波动导致的损失。这张借记卡还有其他的和出行相关的优惠,比如说贵宾休息室、机场的接送服务、礼赠的保险。”11月24日,星展香港零售银行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总监毛安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外资巨头新打法
在我国对境外人士入境推出多项支付便利政策后,星展香港面向港澳居民推出了多币种借记卡,以及支持持卡客户在内地消费的诸多优惠,成为当前跨境支付“江湖”的一种新打法。
“今年4月上海官方配合2024国际消费季,发布的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化行动方案中就提到,将优化银行卡受理环境,聚焦重点领域,特别是对重点场景的商户,实现境内外银行卡受理的全覆盖;移动支付端优化外卡内网用户端的操作流程等举措。星展香港特别针对境外尤其是港澳居民的多币种借记卡,则是外资银行在跨境支付市场支持境外人群在内地消费的升级,而且在港澳地区,不仅有本地居民,还有很多国际人士,这些持卡人将来在内地消费会更加便捷。”上海一家外资行客户服务经理刘云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刘云受访时坦言,像他们银行也有推出各类借记卡,不过针对个人客户的借记卡支持币种就没有那么多,更多的还是以服务企业客户为主,在跨境支付端更有优势。
银联国际负责人则对外介绍称,港澳地区的持卡人北上内地后,不仅可以在商户和ATM刷卡或绑定手机支付,还能在数十座城市地铁和数百个城市的公交实现扫码乘车。而在国际跨境支付端,此卡可在中国境外数千万家线下商户、170万台ATM便捷支付,在46个国家和地区超800万商户使用银联二维码,超1900万POS终端一拍即付。
“作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全球领先的国际卡组织,银联今年以来积极推进‘锦绣行动2024’,着力提升国际业务本地化水平,将支付服务对象拓展到全球更多居民。此次发行的全新多币种银联钻石借记卡就是最新业务成果,未来银联会与星展银行一道,进一步深化合作广度和深度,共同推动金融支付创新发展,促进支付领域互联互通,打造开放、包容的支付生态系统。”中国银联党委书记兼银联国际董事长董俊峰表示。
星展集团零售银行业务主管SanjoySen则受访时表示,在推动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宏观战略下,星展银行与银联国际共同推出这款多币种借记卡,旨在为客户提供无缝的跨境支付体验。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区域合作的加深,客户对高效、安全的支付解决方案的需求愈发迫切。星展银行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区域内及全球市场的多元需求,更致力于提升客户的消费体验和安全保障。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每位客户在全球都能便捷、安全地进行支付,助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SanjoySen告诉本报记者。
聚焦高端消费
当前国内消费市场支付方式已经非常多元化,尤其是移动支付方面,支付宝和微信两种工具大大简化了消费环节,而星展香港和银联国际发的联名借记卡进一步丰富了支付方式。
“这类借记卡发行对象首先是境外客户,尤其是境外的高端客户,在国内大家都普遍使用两种移动支付工具,但是境外高净值客户首先是不习惯,另外出于个人隐私保护,境外人群还是更愿意使用借记卡。于是外资银行就针对这类客户在内地的消费推出多币种借记卡,以迎合客户需求。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外资银行率先发力这一赛道,肯定能进一步促进国内的消费。”移动支付市场资深观察人士葛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银联国际总监兼香港分公司总经理李鹏林表示,从市场的角度看国内有多样的支付产品选择,对客户来说是好事情,但是银联产品的特点同样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从我们观察到的数据来看,港澳的客户选择是多样化的,有些客户确实可能会选择前面两类产品,使用起来相对更方便;但有些客户则更关注优惠、积分、礼遇这一类,我们就给他们另一个选择。”李鹏林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星展香港与银联国际的合作会不会引发外资银行的“跟风”,也颇受关注。
“现在我国对于全球实施免签的国家越来越多,对于免签国家人士入境时长也大大增加,这对于拥有全球网络的外资银行集团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让更多国家的人士来中国旅游消费或商务投资等,会带来跨境支付的机遇,我们也会择机考虑加入这一赛道。”对此,一家总部在香港的外资银行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