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杜鹃:中药材开乡村振兴财富良方

多彩贵州网 2024-11-26 23:01:54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汪沙秦清)近年来,百里杜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立足实际、顺应市场形势,坚定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道地特发展思路,统筹露地、林下等大力种植中药材,当地群众发起了“药财”,中药材产业渐渐成为乡村振兴“良方”。

眼下,鹏程街道联兴村的林区里,林下种植的杜鹃兰(毛慈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在基地的沟垄之间,务工群众正忙着打开喷灌设施给幼苗浇水,基地负责人杨斌正在刨开腐殖土层,查看杜鹃兰幼苗块茎长势。

“我种植毛慈菇有3年了,在这3年的时间里,又不断地研究、创新种植技术,今年把种植方式从土地种植改为林下种植,成本大概2万元一亩,比原来的低一半左右,林下种植毛慈菇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产出效果也比较好,病虫害方面基本为零,出苗率也很高。”杨斌说。

杜鹃兰,又名毛慈菇,其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喜欢生活在有蔽荫、土层肥厚、气候潮湿的环境中。联兴村森林资源丰富,因此,当地村民杨斌建设了喷灌式规模化基地,因地制宜发展杜鹃兰育苗与种植。

“我今年流转了林下土地20亩左右,已经育苗15亩,整个基地都是地插地喷,雾喷的方式能提高土层对水的渗透率,有效促进毛慈菇对水的吸收,保持湿润的生长环境。”说起毛慈菇的种植,杨斌滔滔不绝,“目前毛慈菇产值在15万元左右每亩,我们对毛慈菇的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信心也比较大。”

林地种植中药材,打开了联兴村林下经济发展的又一新通道,不仅将绿色资源变为经济“财源”,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联兴村村民邱俊贤说:“以前这个山林都是闲置的,现在他们种中药材,就流转给他们,还可以在里面务工挣钱,生活越来越好。”

为了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联兴村积极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解决村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鹏程街道联兴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军介绍:“今年联兴村有50多户种植中药材,其中红白皮25亩,独角莲5亩,蜘蛛香15亩,毛慈菇63亩。”

联兴村蓬勃发展的中药材种植业,仅是百里杜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百里杜鹃管理区的广袤乡野中,沙厂乡历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长期以来种植较为零散,不成规模。

为发展好中药材产业,该乡以示范引领、招商引资、引导本地企业投资等方式,引导扶持群众科学、有序发展中药材,并从土地资源整合、种植技术培训、组织实地考察中草药产业链、中药材销售市场拓展等方面着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在种植杜鹃兰、重楼等中药材的实践中,当地群众总结并发现了培育、种植的“土方法”,使得该乡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标准化杜鹃兰基地遍布沙厂社区、白果村、兴隆村、营竹村等,并相继出现了张小军、秦成友、高锋等中药材种植大户。

在营竹村发展杜鹃兰种植的种植大户张小军说:“我之前都在外省务工,回到家乡后,和朋友一起聊天,说到种植杜鹃兰很赚钱,我就和他学了一点技术,后来成功了,2024年我们发展壮大了,现在规模有50亩左右。”

为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仁和乡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推进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将中药材企业与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产业促就业,极大地活跃了当地经济。

仁和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员黄泽浪说:“目前我乡种植中药材面积300余亩,已经初步形成种植规模。下一步,仁和乡将继续打造和完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引导各村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推动中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附加值,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干劲足、有钱挣、能致富。”

鼓起“钱袋子”,群众过上好日子。中药材产业是带动面广、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特色产业,不仅以流转的方式盘活了大量的闲置资源,其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给当地群众提供了务工机会,群众在务工增收的同时,还能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

参与种植柴胡的仁和乡响水村村民王永珍说:“村里面种植中药材,我也来参与务工,一天有100块钱。”同是该村村民的唐华敏补充道:“给他们种中药材,还可以跟着学点技术,明年我想自己种植10多亩。”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各地不断优化中药材品种布局,围绕杜鹃兰、重楼、蜘蛛香等中药材种植进行示范和推广,逐步构建起集科学化育种育苗、规模化种植、订单化收购的产业发展格局,以点带面推动中药材产业,中药材已成为该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财富良方”。

农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承兴介绍,目前全区中药材种植品种20余种,集中连片发展天麻、杜鹃兰、蜘蛛香、前胡、白芨、皂角等中药材品种6种,累计种植中药材面积1.6万亩,培育中药材种植企业23家,其中公司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带动种植大户34家、农户109户参与中药材种植发展,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

接下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将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做强、做优产业文章,着力推动中药材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辖区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甜”起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聚力。

一审:张杨

二审:孙延

三审:马本立

0 阅读:4
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

主推贵州省内重大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