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变废为宝”全流域“有鱼有草”!龙华区生态补水管道建设工程(二期)完工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27 09:08:04

龙华区生态补水管道建设工程(一、二期)项目构建了优美的生态景观,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亲水空间。

日前,龙华区生态补水管道建设工程(二期)项目正式完工,启动了全流域生态补水,这是龙华区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的示范工程。

据悉,近年来,龙华区将“三水统筹”理念与观澜河流域治理实际密切结合,根据观澜河流域缺少稳定水源,天然径流量较小,自净能力较弱等实际情况,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大力推进实施龙华区生态补水管道建设工程(一、二期),建设了64公里补水管道及民治、观澜、龙华水质净化厂等7座补水泵站,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的尾水,对龙华河、油松河等20条支流进行补水,补水规模达47.9万方/天,走出一条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水治理新路径。

优化水环境

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活水”

观澜河及其众多支流,作为区域内的重要水系,是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限于雨源型河流的特性,水量受降雨影响大,调蓄能力较差,纳污自净能力弱,成为影响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针对该问题,项目聚焦“有河有水”目标,着力保障全流域基本生态水量,构建起全流域20余条河流地表径流水和再生水互补的保障体系,充分利用辖区多个水质净化厂尾水为河道源源不断地“补血”“造血”,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再生水资源,以此恢复和提升河流的生态流量,保持河流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创新利用水资源

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项目从区域角度统筹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将再生水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体系,能够实现再生水多元化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转变高耗水发展方式,缓解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争抢”地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矛盾,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助力绿色经济。

龙华区结合项目建设,大力完善再生水“产、输、取、用”全链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系,全力推动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在全市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出台区级再生水利用实施方案,率先打造覆盖全域的再生水骨干网络,率先建成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项目。

其中,依托项目二期管道新建再生水取水点共计29个,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再生水骨干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辖区3公里半径范围内取水点全覆盖,实现了为绿化浇洒、冲洗路面等市政杂用水就近提供再生水服务。同时,再生水也广泛用于工业领域,已建成的大唐宝昌电厂、九龙山片区再生水利用项目,目前已通水运行,再生水供水规模达2.1万立方米/天。

这一举措打造了再生水利用龙华模式,实现再生水“变废为宝”,有效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供需的紧张状况,减轻了传统水源的压力,赋能龙华区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改善水生态系统

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项目聚焦“有鱼有草”目标,通过生态补水,促进水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自我恢复和修复,改善生物多样性,实现良性循环;还构建了优美的生态景观,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亲水空间,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形成“人水和谐”的绿色空间。目前,流域内生物多样性恢复成效显著——观澜河干流河流交错带植物多达28种,鱼类密度大幅增加,种类多达11种,还可观察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以及白鹭、矶鹬等20种鸟类。

大布巷水河道由于缺乏水源补给,长期处于干涸状态,水生态系统受损,通过本项目实现生态补水后,日补水量可达5000立方米,并结合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河道景观及水安全提升,曾经枯竭的河流如今流淌着清澈的碧水,生态系统得到显著修复,市民漫步在河岸碧道,享受着一幅幅水清岸碧、鸟语花香、生机勃发的水生态“水美画卷”,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丁小梅通讯员廖欣欣/文记者陈建华/图

1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