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到“富”,看浙江龙泉公益林之变

每天清晨,一吃完早饭,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赛村护林员熊明松就穿好护林服,拿上一把柴刀,开始了他的巡山护林之路。

熊明松成为护林员已有8年时间,根据公益林管护责任区划分,他主要负责大赛村梅地自然村一带的山林巡护工作。在龙泉,像熊明松这样的护林员共有327名。他们以山林为家,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生态是最好的资源、最大的财富。2004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正式启动公益林建设。龙泉市被称为“浙南林海”,全市有林地393万亩,林地面积占市域面积的85.73%,公益林又占了林地总面积的45.3%,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县(市)。

自实施公益林建设以来,龙泉市以“林长制”为重要抓手,全面建立县(市)、乡、村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划分了206个公益林管护责任区,并配备了护林员327名(含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片区护林员),实现对林区的全方位巡护和数字化监管,公益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龙泉公益林面积178.11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97.88万亩、省级公益林80.23万亩。据最新测算,龙泉市公益林森林生态总效益达125.64亿元。

公益林建设保护“绿水青山”,也为林农开辟了“金山银山”。自2004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截至2023年底,龙泉累计发放补偿资金8.83亿元,惠及3个国有单位、190个村、3万多农户,成为龙泉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受益人数最广泛的惠民工程之一。

聚焦公益林界址不明、林权不清、面积不准等痛点难点,龙泉市开发建成“益林共富”数字化应用平台,高效完成全市所有公益林的精准落界,解决了“公益林是谁的、公益林在哪里、补多少钱”的问题。

这些年来,龙泉公益林建设聚了民心,更富了产业。为盘活森林资源,龙泉创新推出公益林地役权改革、林地经营权流转等举措,探索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间康养等高价值森林经济模式,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浙江某生物科技公司在梅地自然村建设灵芝基地,向当地的林农流转林地2590亩,打造林下经济食药用菌观光园“灵芝谷”,原始林地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该公司负责人项永年介绍,2023年,企业产值达1000多万元,还带动了180余名林农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1万多元。

如今的龙泉,处处展现着“青山披绿、遍地生金”的美好景象。“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也为森林资源管护注入强大的动力。”龙泉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说。(吴琪琪、夏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