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兴市准确把握“少和多”“减与赋”的辩证关系,积极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切实为基层减掉工作中的“无用功”,同步赋能、赋力、赋效,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获得感,形成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减“繁文缛节”,为实干“赋”能。减文件、减会议、减报表、减台账、减群组、减打卡、减事务、减留痕、减督查、减考核、减挂牌、减创建······为监测全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是否做到真减负、减真负,今年8月份,泰兴市遴选2个涉农村和2个城市社区共4个村(居),集聚市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社会工作部、编办、人社局、统计局等8个市级机关部门力量,从为村级组织减负入手,共同开展减负“十二减”重点监测,通过月度动态监测、适时会商会办、定期开展评估,准确掌握4个村(居)“十二减”情况,以便于研判面上减负形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让市级机关部门持续把“应减之负”减下去,把“应尽之责”扛起来,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减“环节流程”,为服务“赋”能。“以往查信用报告得去市里申请,一来一回需要半天,现在方便了,在自家门口就能办,节省了很多时间。”一名来自泰兴市古溪镇正在准备入职政审手续的市民说。这是泰兴市发改委申报的为基层减负“一件小事”“信用报告就近可查项目”的一个缩影。自2023年以来,泰兴市减负办推行一个部门办好为基层减负“一件小事”工作,各责任部门扎实推进,通过将“小事”办实、实事办好,以实实在在的一件件小事,推动办成减负“一批实事”,至目前,共实施了“取消应付打卡式巡河”、“引入物业管理电子表决系统”、“规范村级组织代收保险事项”等42件减负“小事”。此举让更多机关干部在办好“一件小事”的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为基层减负意识,提高为基层服务水平。
减“负担压力”,为担当“赋”能。市委编办建立乡镇(街道)职责清单,明确4类155项职责的“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着力解决市级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权责不清、准入不严以及“小马拉大车”等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梳理规范“民生综合台账”、村级组织证明事项及“三张清单”,进一步厘清村、社区权责边界,探索“壮马、轻车、畅路、聚力”治理路径,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基层“降压”,有效减轻基层“担子”,持续为基层发展赋能减负。
拓“发声渠道”,为监管“赋”能。为基层减负成效怎么样,基层干群说了算。泰兴市减负办以开展“你呼我应、我办你评”为基层减负赋能行动为抓手,建立为基层减负问题库,落实“问题及时发现、精准解决、防范预警和基层评价减负”机制,通过部门供给侧和基层需求侧双向发力,实现“问题从基层来到部门去、赋能从部门来到基层去、结果由基层评让部门担”的良性互动。同时,建立基层减负观察员制度,由市减负办会同市委组织部,经组织推荐、遴选审查等程序,从乡镇(街道)选取51名年轻公务员作为基层减负观察员。至目前,针对基层反映的问题线索和建议,已完成“规定农家书屋每月借还人次”、“微信群组较多”、“尚有清单外挂牌事项”等47个问题整改,有效助力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减作为,而是要减掉工作中的无用功、减去不必要的面子活、减少流程上的繁冗杂。”泰兴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杨勇介绍。为基层减负,重在久久为功,唯有把握好“减”与“赋”的平衡点,才能实现“少”和“多”的双向奔赴,从而不断地为干部赋能加力,为事业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