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姚振国文/图)“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11月25日,在兴庆区第十二小学的音乐室,朗朗的音乐声从中传来,兴庆区第十二小学的合唱队正在排练,用一首《爱我中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学校里,一间间别有特色的教室里正在进行着授课活动。“我们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打造了涵盖思政课、美术、书法、音乐舞蹈课程在内的‘5+2石榴籽课程’。”兴庆区第十二小学专职副书记李军告诉记者,通过绳编课程,学校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学生用一根根麻绳编织出来的石榴籽、中国结等作品,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学生在学习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还开展了爱国主义诗词大会、寻找最强石榴仔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让我们从中受益。”五年四班的袁欣然告诉记者,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的小故事,激发了大家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据悉,兴庆区第十二小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形成了“1336”工作思路,引导各族师生、家长、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022年6月,兴庆区第十二小学与远在西藏自治区的那曲市色尼区第二小学隔空对话,通过互联网与藏族小朋友们互相介绍家乡,了解习俗,互诉衷肠。
“我们积极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第二小学手拉手,前后开展了回藏石榴籽云端座谈会、石榴籽书信漂流瓶等相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李军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家乡的感受认识,在家乡认同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国家观。
近年来,兴庆区第十二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采用“家校社”联动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各民族住在一起、学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格局,引导各族师生、家长、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