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明珠”——突尼斯

突尼斯因其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突尼斯国土从北到南呈狭长状,同西西里岛、意大利半岛构成一条海上链条,紧锁地中海之腰,战略位置重要,宛若非洲大陆面朝地中海托举的一颗“明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使突尼斯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和政治风貌。叠加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尼斯与非洲以及法国、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欧洲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穿梭游走”于阿拉伯、非洲、法语国家等不同的圈层。近代以降,突尼斯成为各类思潮和运动的竞逐之地。何去何从,突尼斯仍在探索之中。

多文明荟萃之地

突尼斯历史悠久,腓尼基、迦太基、罗马、阿拉伯等文明荟萃于此。根据突尼斯著名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的记载,阿拉伯语中的“突尼斯”一词意为北非地区的文明繁盛之地,象征着富足的生活、好客的人民。由此可见,突尼斯自古便是一片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土地。

柏柏尔人是突尼斯的土著居民,早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他们已掌握了种植作物的基本知识。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8世纪初,腓尼基人在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迦太基城在公元前3世纪发展成熟,公元前146年在布匿战争中为罗马所灭,成为罗马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汪达尔人、拜占廷人相继占领了这片区域。纷至沓来的古代帝国给突尼斯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其中以迦太基遗址最为出名。罗马人留下的遗址以杰姆的圆形竞技场为代表,有着鲜明的罗马建筑特色。

公元639年,阿慕尔·本·阿绥率领阿拉伯大军取道苏伊士地峡,向拜占廷帝国统治之下的非洲进军。公元647年,哈里发奥斯曼下令征服非洲,阿拉伯大军在突尼斯西南部的斯贝特拉重创拜占廷军队。此后,北非地区开启了漫长而深刻的伊斯兰化、阿拉伯化进程。公元670年,阿拉伯人在突尼斯兴建凯鲁万城,这座城市成为北非伊斯兰文明的标志性城市之一。

除了哈里发麾下的征服大军外,在阿拉伯的什叶派、哈瓦利吉派也向北非转移,建立了多个地方王朝。当今突尼斯境内较为有名的中世纪伊斯兰王朝是哈夫斯王朝(1228—1547)。在哈夫斯王朝的治下,突尼斯绝大多数居民完成了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到15世纪时,阿拉伯语成为当地居民通行的语言,阿拉伯文化在突尼斯生根发芽,而伊斯兰教则成为突尼斯人的共同信仰。进入近代,突尼斯先后经历了奥斯曼土耳其和法国殖民统治。1957年,突尼斯共和国成立,突尼斯开启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在历史的长河里,接踵而至的外来文明在突尼斯这片北非沃土上碰撞、更迭、交融,造就了突尼斯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风貌和开放、包容的民族特性。

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

突尼斯是阿拉伯国家中世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社会风气开放包容。历史上多种文明的浸润,是突尼斯具有上述特征的底层逻辑所在。突尼斯独立后,在哈比卜·布尔吉巴的领导下,开启了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极富开创性的世俗化改造。在教育领域,严格区分了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的差异,将宗教限定在个人信仰的范畴,遏制了宗教政治化倾向。在一些穆斯林禁忌方面,突尼斯的政策也最为灵活宽松。

在女性地位方面,突尼斯走在了阿拉伯世界的前列。1961年通过的《个人地位法》废除了一夫多妻制,规定了婚姻的自愿原则及最低结婚年龄。突尼斯是最早赋予女性公民选举权的阿拉伯国家,将“女性可以竞选总统”写进了宪法。一系列保障女性权利的举措使“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女性占比约为66%。在科研方面,突尼斯的女性研究者约占55%,远高于阿拉伯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突尼斯对女性的尊重和重视。

突尼斯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还与其经济禀赋有着密切关系。长期以来,旅游业一直是突尼斯的支柱产业以及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突尼斯北部、东部濒临地中海,海岸线总长达1300公里,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人文古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突尼斯在传统旅游项目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发了“文化游”“生态游”“医疗游”“体育游”“宗教游”等定制化特色线路。此外,突尼斯还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发会展旅游产品,每年举办大量的洲际或区域会议。

历久弥新的中突友好合作

1958年,中突签订了首个双边贸易协定。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突尼斯,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历史上,中突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突双方逐步建立起互利互信、合作共赢的友好关系。2024年,在中突建交60周年之际,突尼斯总统凯斯·赛义德访华,双方同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总体来看,中突合作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教育和人文领域的合作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效应。从综合国力、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等角度看,突尼斯是典型的“小国”,但横向对比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突尼斯的教育水平具有突出优势,中突在教育和人文领域的合作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中方援建的突尼斯国际外交学院、本·阿鲁斯青年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是中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突尼斯是第一个将中文教育纳入中学教育体系的阿拉伯国家。以突尼斯迦太基大学为代表的突尼斯高校积极开展中文教育,开设了中文系和孔子学院。

二是双方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当前,突尼斯经济发展存在不小的压力,寻找经济增长点是政府的核心关切。从产业优势的角度分析,突尼斯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具有一定的机电业和纺织业生产基础。农业方面,突尼斯耕地面积约为1000万公顷,主要农产品为橄榄、柑橘、椰枣、番茄、仙人掌果等。突尼斯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对象国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以及非洲国家,而中国消费市场对突尼斯农产品却相对陌生。因此,双方在优质农牧产品出口贸易、农机推广、种植加工、水产养殖等方面仍有开拓的空间。

三是绿色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可为双方合作开辟新空间。从传统产业的视角看,除农业外,突尼斯还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其磷酸盐储量约为1亿吨,居全球第17位。在机电业和纺织业方面,产品包括电线、电缆、汽车零配件、成衣等。在这些产业方面,目前突尼斯的主要合作伙伴是欧洲企业。随着2024年凯斯·赛义德总统访华,绿色发展、数字转型成为中突合作的新关键词。中国企业在绿色发展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契合了突尼斯谋求经济增长突破点的迫切诉求。突尼斯优越的地理位置、友好的社会环境、较高的教育质量,以及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我国企业在突尼斯开拓新的合作领域。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突尼斯研究中心主任)

0 阅读:14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