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无人出价,首次公开拍卖的江苏省宿迁儿童医院已流拍。
11月27日,宿迁儿童医院正式在京东资产交易平台拍卖,拍卖时间为24小时。至28日中午12时,拍卖结束。此次拍卖吸引了超万人围观,百人设置关注提醒,但最终因无人参与竞拍而流拍。
时代财经查询京东资产交易平台发现,这是宿迁儿童医院首次拍卖,拍卖的资产包括“宿迁儿童医院”不动产、构筑物及其他辅助设施、医疗设备与办公设备、绿化苗木及无形资产组合等,但评估报告中价值277.23万元的药品及低值易耗品不参与本次拍卖,可在拍卖成交后由买受人按照拍卖公告中计价方式另行支付对价。
此次起拍价格近4.8亿元,报名参与竞拍者需交纳保证金5000万元。据上述交易平台显示,目前宿迁儿童医院仍在正常开诊,天眼查也显示该院登记状态为正常。但时代财经拨打宿迁儿童医院多个电话均无人接听,其线上预约挂号平台也处于更新维护状态。
宿迁儿童医院创建于2005年,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非公立、非营利性二级儿童专科医院,由张家港市华宝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投资建设,原宿迁市人民医院几位儿科医生经营管理。
一份由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23年11月公布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宿迁儿童医院已经进行强制清算。11月27日,清算组的多位律师告诉时代财经,该医院强制清算后,目前已经进入拍卖环节,至于拍卖原因就如上述民事裁判书所写,由时任院长杨征以该院解散后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为由申请强制清算。
一家基层民营医院的院长王桦(化名)告诉时代财经,他认为这一医院很难拍卖成功。“作为一家专科特性太明显的医院,一方面,医院确实运营不下去了,要通过拍卖的方式解决医院内的纷争、债务等;另一方面,从以往拍卖的案例来看,基本上很难拍卖成功,最后基本上很难有人接盘,或者压低价格由原来的管理团队买走重新建构医院、重新开始。”
其实不止宿迁儿童医院,此前宿迁当地乃至全国已有多家民营医院关停、倒闭或者被拍卖。一家民营医院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很难重新恢复生机。
多位医院领域专家告诉时代财经,部分民营医院的效益尚可,但大部分民营医院近年来处于走下坡路的阶段,其整体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受医院内部的资金链、管理规范以及外部的环境、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民营医院倒闭可能只是开始,未来会越来越多,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
面对这一困境,身处其中的民营医院又能如何破解?
宿迁又有民营医院遭拍卖
时代财经梳理资料发现,宿迁儿童医院走向下坡路早有预兆。
宿迁儿童医院成立已近20年,是一家经营范围包括儿科内多项细分领域的专科医院。对外公布的院长为杨征,法人代表为项良宝,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从2005年起家,经历了十年的发展,2015年该院与多家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一样,进行院区规模性扩建,拟增加人手、扩建医院、床位。
公开资料显示,宿迁市儿童医院新建项目于2015年9月开工,这一项目是当时宿城新区重要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项目,也是2018年宿城区重点推进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为8.5亿元,占地面积79.45亩,规划建设总面积13.38万㎡,规划床位1000张。其中,一期投资建设为4.5亿元,规划建设7.36万㎡,床位500张。
宿迁儿童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江苏卫生人才网显示,宿迁儿童医院一期迁建工程由山东省建筑设计院按三级医院标准设计,占地面积53333平方米,第一期工程2015年动工,历时四年于2018年10月投入使用,一期建设一栋4层门急诊大楼,一栋16层住院大楼,一栋8层综合楼,总建筑面积74600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开放200张(其中ICU30张),开设6个病区。医院现有职工267人。
然而,扩建的背后并不意味着医院能够稳定地运行和可持续地维持运营。上述多位受访专家对时代财经指出,早年间资本相对热衷投资儿科、妇产科等专科医院,医院管理者也跟风建设,但随着资金的挤压、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这类专科医院的效益难免受到冲击。此外,随着医院新院区的扩建及投入成本的激增,以及人流量不如预期等反差情况的发生,也导致医院可能难以维持运营。
天眼查显示,宿迁儿童医院此前已涉及多起司法纠纷,其中建设工程纠纷5起,民间借贷纠纷2起。上述时代财经获取的民事裁定书也指出,2023年9月1日,宿迁儿童医院召开董事会,一致决议解散,全体董事作为清算义务人没有能力履行清算义务。2023年9月18日,出资人会议决议解散医院并申请强制清算。同年10月,该院院长杨征向法院申请对宿迁儿童医院进行强制清算。
2023年11月23日,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出具决定书,指定刘萍、徐中华、王健丞、仇文武、张志国、王建、项良宝、杨征、江苏欣扬律师事务所组成宿迁儿童医院清算组。根据资产评估情况,该院总资产超4.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约3.5亿元,包括建筑面积超过六万平的不动产、构筑物及其他辅助设施、机器设备、绿化苗木、车辆等;无形资产为1.2亿元。
宿迁儿童医院并不是宿迁当地第一家遭遇被拍卖命运的民营医院。时代财经在京东资产交易平台发现,一家名为宿迁佳宝儿童医院的民营医院于2023年4月-6月,经过6轮竞拍,最终以8358万元拍卖成功。这一过程中,该院进行了六次降价,首次起拍价格为1.67亿元。
宿迁市工人医院、宿迁市妇产医院有限公司(下称“宿迁市妇产医院”)等也先后遭到拍卖,经历多次流拍后最终低价转手。其中,宿迁市妇产医院被宿迁市妇幼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竞拍成功买下后,更名为宿迁市妇幼医院,并于2023年1月揭牌成立,成为当地首家由国有企业举办的医院。
“流拍是正常的。”王桦告诉时代财经,“即便最终医院会被购买也可能是经历多轮压价后的拍卖结果,甚至可能原有的部分管理团队自己购买或者资金相对充裕的国营资本购买,重新经营开办医院。”
王桦以其所在医院附近的一家民营医院为例,该医院多次拍卖不成,最终被内部管理团队合理购买。这也因为原有的管理团队对当地的医院、市场熟悉,也了解如何经营医院,并可持续发展。“通过破产清算、拍卖、清算债务,然后重新再来。”
民营医院困境何解?
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面临生存危机的民营医院不在少数。时代财经以“医院”“公开案件”为关键词检索今年破产审查案件、破产案件等各类案件类型的数量,从今年年初至11月28日披露的信息显示,破产审查案件有104件,破产案件69件,强制清算申请审查案件19件,强制清算案件15件,破产上诉案件3件。上述处于破产重整阶段的案件多数为全国多地区各类型的社会办医医院。
资深医改专家徐毓才告诉时代财经,这类情况发生的背后隐含的是,民营医院存在先天缺陷,现在民营医院数量多、规模小、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医院管理也不规范,对政策的适应能力比较弱,这也意味着其生存能力不足,一旦政策剧烈变化,就可能被淘汰。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早年间部分民营医院依靠医保管理粗放发家,靠医保养医院,随着近年医保监管趋严,之前投机取巧的经营模式显然已经行不通。实际上,一些民营医院早已“百病缠身”,如果不改变,就没办法生存。
多位受访的医疗领域专家对时代财经指出,一方面,民营医疗机构没有官方机构托底支持,在强监管的大背景下,运营漏洞、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等多项问题会快速暴露,运营状况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早年间,无论是公立医疗机构还是民营医疗机构都在大力推进院区扩张,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它们从本地区建院到异地建院,规模与日俱增。规模上去了,但人流量上不来,而资本希望投向回款更快的产业。有投资人也告诉时代财经,医院建设投资周期长,要谨慎对待。
当下,开办医院属于办证、办资质容易,但长期生存困难。2023年,中国非公立医院的数量为26583家,但尚未公开当年的运营情况。不过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总计亏损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高达553万元。此外,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也曾在2022年5月表示,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
内忧外患下,民营医院如何把握住政策机遇,跟上时代潮流建设医院?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被淘汰?
医院领域资深人士周述(化名)告诉时代财经,从审批政策变化看,设置医疗机构重点放在人力资源,因此只要有人,没有什么障碍。现在诊所实行备案制,医院只要有规划,审批也比较快,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也将民营医院纳入,鼓励社会办医规模化、成体系、连锁化的发展,大的民营医院常常获得青睐,这样也有利于民营医院规范发展。
徐毓才对时代财经直言,相对于综合医院来讲,发展专科固然是社会办医优先选择的方向,但一些民营医院其实没有真正认清政策和市场变化的趋势,一些跟风投建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的企业、管理者们,他们没有意识到尽管政策在利好儿科和妇产科,但是人们的生育观念已发生重大改变,老龄化成为趋势,新的投资方向或许应是老年病和慢病,而非妇产、儿科。
不过,王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更看重医院综合实力的发展,从整个医疗体系来看,要想走得更长远,还是综合医院的抗风险能力更强。无论是妇产科、儿科、眼科等,它们都只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如果坚持不下去,换赛道是非常难的。医院发展应该以综合为主,要么大综合小专科,要么大专科小综合。”王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