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我们时常感慨,做人就苦,没有这个苦,就有那个苦。
回首历史,诸多文人墨客的人生轨迹印刻着苦难的痕迹。苏轼,这位北宋的大文豪,一生宦海浮沉,屡遭贬谪。从“乌台诗案”开始,他便陷入政治漩涡,被贬黄州时,生活困苦,甚至要亲自耕种东坡以维持生计。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苦难中,他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将人生的豁达与对宇宙自然的哲思融入文字,实现了文学造诣的升华。若没有仕途的坎坷之苦,或许难以铸就他文学巅峰的辉煌。
又如曹雪芹,家道中落,从富贵公子沦为落魄文人,生活的艰辛如影随形,但也正是这一贫如洗的境遇,促使他呕心沥血著成《红楼梦》,以家族兴衰映射封建社会的百态,成就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苦难于他们而言,不是沉沦的泥沼,而是创作的灵感源泉,是生命蜕变的催化剂。
再看当下社会热点,在教育领域,“内卷”现象让无数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背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课余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填满,为了考上好学校,他们放弃了玩耍、休息的时光,挑灯夜战,与书本习题为伴。
家长们同样焦虑,既要努力工作赚取高昂的教育费用,又要全程陪伴孩子学习,精神高度紧张。这种教育“苦”,源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大家都害怕输在起跑线上。
可即便如此,在艰苦的求学过程中,许多孩子也养成了坚韧的学习品质,掌握了丰富知识,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当他们回首这段经历,会发现曾经的汗水与泪水化作了成长的养分,助力他们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职场之中,“996”“007”工作模式成为不少行业的常态,年轻人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职业发展的瓶颈。长时间的加班让身体亮起红灯,精神也疲惫不堪,但他们为了生计、为了梦想咬牙坚持。
在互联网行业,程序员们日夜赶代码、修复漏洞,为产品上线争分夺秒;创业公司的员工身兼数职,四处奔波拉投资、找客户。虽承受身心双重煎熬,却也在磨砺中积累经验、拓展人脉,部分人抓住机遇实现职业飞跃,完成从“苦行僧”到行业翘楚的华丽转身。
然而,面对生活的诸般苦难,有些人选择了逃避。一些年轻人在遭遇求职失败、失恋等挫折后,便一蹶不振,躲在虚拟世界里麻痹自己,或是陷入消极情绪无法自拔,任由大好年华虚度。他们没有意识到,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逃避只会错失成长的契机。
做人虽苦,但苦中亦有回甘。我们应从历史与当下汲取力量,把苦难当作锤炼意志的熔炉,在求学路上不畏艰辛、在职场拼搏中奋勇向前。
以乐观豁达之心接纳苦难,用勤劳智慧化解困苦,如同在荆棘丛中寻得鲜花,在黑暗夜空追逐曙光。唯有历经苦难的洗礼,我们才能在人生这场修行中破茧成蝶,向着光明未来振翅高飞,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