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汪阿姨为什么引起那么多人的围攻

地平线上的城市 2024-06-14 08:30:45

最近,一个在平台上拥有15万多粉丝的上海保姆遭到了不少人的围攻,理由五花八门。当然,也有一些她的铁粉或支持者发文为其辩护,于是在平台里形成隔空舌战,闹得不亦乐乎。

说实话,我是从来不看那个传说中的“汪阿姨”文章的,虽然有些人对她有点迷信,甚至有些小白误认为她就是所谓的头条大咖。我看文章,首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其次要看创作者的文章实力,根本不以作者的粉丝多少为遵循。前些日,我觉得有些围攻者的创作水平不低,于是点进去认真品读,并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由于平台那众所周知的推荐机制,从此,关于“汪阿姨”的作品源源不断地推送给我:攻方的,守方的、汪阿姨自己的。

作为一名观察者,我于是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进行了切入式探究。我找到了汪阿姨那篇关于考中专的文章,仔细看了一遍。因为我对八十年代的农村社会环境比较熟悉,特别是对那个时期的教育现状很了解,因此,我觉得她的中专学历疑点最大。于是,我便就她的学历问题写了一篇短文,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析讨论。这篇短文也引起了正反两方的注意,有些读者对我的分析也进行了评论和点赞。

当然,上篇小文发表后,平台推送给我关于“汪阿姨”的文章更多了,这也不得不让我更多地去直面“汪阿姨”了,同时,也让我审视“汪阿姨”的视角更宽了。作为一名观察者,观察的时间长了,了解的情况多了,自己心里也难免产生了一些想说的话。于是,今天就发表一个更长一点的作品,把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分享给大家。在此,我认为自己的观点总体是客观公正的,如有不妥,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汪阿姨的15万多粉丝都是哪些人

要想知道为什么许多人要自发地、卖力地去围攻一个与自己素不相识且在很多人眼里很中规中矩的“汪阿姨”,我觉得,首先去分析了解“汪阿姨”的粉丝构成非常有必要。通过连日来多方面的观察,我认为她的粉丝主要来自以下几类:

1、人设类。一个来自于农村的70后女性,读过88年的中专,既能低下身段,同时承担着几份繁重的钟点工养家糊口,又能见缝插针地挤出时间写写小文章贴补家用。这样一个人设完全符合不少国人眼中的勤劳、质朴、聪明、能干的良家妇女形象。当然,此人设的真实性和文章质量问题我们放在后面的章节再讨论。这一类粉丝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且是15万多粉丝的主体构成。

2、小白类。不少初入平台的小白,他们对简简单单的创作还能赚钱有着先天性的浓厚兴趣。可是,这些小白中的绝大多数天赋不高,又急于寻找成功的捷径,于是通过看晒收益类文章巧遇了“汪阿姨”。一个保姆在平台里每每晒出的创作收益确实令那些每天只有几分、几毛收益的小白无比艳羡,从此,这些小白对她顶礼膜拜,纷纷关注她,迷信能从她那里取得真经,这一类粉丝不在少数。

3、异类。这一类以老年退休男性为主。得知“汪阿姨”有不少这一类粉丝,我也是偶尔从一个创作者的文章中获知的。这一类粉丝关注“汪阿姨”的动机中有些复杂的成分,在此不宜多说。

众人围攻“汪阿姨“原因之一:人设类怀疑

如今,自媒体平台众多,形式多样,这给不少人借助自媒体平台谋财创造了不少机会。平台的管理虽然越来越严格规范,可是,也还存在着不少的漏洞。于是,有些想发财的人便利用这些漏洞去钻营,比如,有些人以合法公司的名义做遮掩,纠集一些人专门做自媒体骗财。这些人内部分工明确,有人假扮一些虚拟的人设,有人在幕后围绕这些虚拟的人设去进行不法创作(包括洗稿等花样),内容多样:视频的、文字的都有,这样的案例已经曝光的数不胜数。

“汪阿姨”一边做几份钟点工,一边又每天输出大量的文字作品,再说,她的文字功底明摆在那里,自述的年龄又五十多岁,哪来这么旺盛的精力?保姆、农村妇女、初中学历、五十多岁,这样的人设对于吸引阅读量和吸粉确实非常有利,但这样的人设难免引起更多网友的警觉与怀疑。他们怀疑:这样的人设是不是又一个虚拟的人设,幕后有专人在写稿或洗稿,或者说,人设中的部分要素是假的以骗取流量。

众人围攻“汪阿姨”原因之二:对平台推荐机制的不满

很多真正有文字功底的创作者刚进入平台时,本来志气满满。可是,他们小试牛刀后,变得非常气愤。他们发现这里的创作规律与现实中的完全不一样,有些甚至是在亵渎文学和知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得从平台诞生的机理说起。

不管什么样的公司,他创建什么样的自媒体平台,性质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商业性。既然是商业性,不是做公益,那追逐利润就是他们的天性,这也无可厚非。我们知道,所有的商家都会把顾客当作上帝,因为只有顾客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所有的自媒体平台也一样,读者就是他们的上帝,他们的一切推荐机制都要围绕着读者的喜好去进行设计。可是,电子化的自媒体读者和纸质读者的特性完全是两样的,前者是追求碎片化的浅尝辄止式阅读,后者才是追求完整的深度式阅读。两者表现最不一样的方面,就是文章标题。自媒体上的那些所谓的好标题在纸质文章中也许就是一个最低级的错误。

因此,看看我们的自媒体平台的流量都倾向于哪些人吧:

1、真正的网络大咖。这些人都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专家学者,他们往往都是实名账号的存在。他们粉丝动辄上千万、几百万,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手中确实掌握着不少独家消息、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理论高度。他们的标志是基本都拥有黄V,真正的知名大V。虽然他们也有黑粉在喷,但丝毫影响不了他们在平台的地位和流量,因为他们确实能给平台带来影响力和流量,所以,他们随便发个言,平台都要流量伺候到位。他们享受的这种特殊待遇,一般人是不会嫉妒的,只会羡慕。

2、真正的写作高手。这些人在现实社会中地位可能不如那些知名大V,但他们特别有才,特别能写,他们写出的东西特别有思想,即使是虚构的小说,也特别引人入胜。这样的创作者平台当然喜欢,流量自然会汹涌澎湃。当然,他们是凭实力在说话,没有人嫉妒他们的特殊流量,只有欣赏的份。

3、一些特殊人设的创作者。平台里,知名大咖和写作高手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创作者,平台要想笼络住几个亿的读者,必须要在这些普通的创作者里物色出一些能代表一个阶层、一个领域的标杆,加以适当的流量扶持,助其成长壮大,让相应阶层、相应领域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在平台的归属感。

“汪阿姨”就是这个特殊人设创作者中的一员,而且还是相当典型的一个代表。无奈,她的写作功底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就让她享受的流量待遇与她的实际能力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让那些不愿屈就平台推荐机制的文人墨客看得特别刺眼,再对比自身遭受平台的流量冷落,群起而攻之就不难想象了。他们围攻时打出的旗帜一般是:维护公平正义。

针对此类现象,平台应该进行反思,只有不断研究现实,改进推荐机制,既能防范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也能更好促进平台品质的根本性提升,促进平台的发展壮大。

众人围攻"汪阿姨“原因之三:功利性表现太强

我们知道,绝大部分进入平台创作的人士,一般现实生活都是比较优越的。这些人收入稳定,丰衣足食,生活又相对悠闲,无事时写个小文章,既能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又能挣点小钱,实在是不无惬意。汪阿姨(暂且认为这个人设是真的)可不一样,她写文章就如她做保姆一样,是为了挣钱讨生活。因此,她凭借着自己的流量,每天大量写,只要能有收入,根本不顾忌什么质量了。最典型的表现,她特别喜欢晒收益,因为她知道这个既能为她创造收益、也能吸粉、还能增加创作素材。殊不知,她的这种特别的功利性表现,在平台的文人墨客堆里表现得特别的扎眼。

这就如几个人经常围在一张桌子上打牌,其他人都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而你却偏偏要盯着别人的钱袋子,甚至为了赢钱不择手段,久而久之,别人自然要开除你。

众人围攻”汪阿姨“原因之四:有点小膨胀

我们暂且假如”汪阿姨“这个人设是真的,众人围攻她,她真就那么冤吗。其实,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在能量集聚后的爆发。

如果“汪阿姨”真的聪明,她就应该在那个“表妹”被平台封号以后及时进行一定的收敛。事实证明,她在15万粉丝的簇拥下,内心有点小膨胀,膨胀得不再认识自己,真以为自己的文章如何了得。她在受到攻击后说的话最能证明这一点:

呵呵,“苦练内功”,你真以为自己的内功比围攻你的人高吗?当然,后面的那些话就更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你真拿自己当平台的台柱子了吗。

总之,我本是一名袖手在旁的冷静观察者,事情闹得太大了,终究还是没忍住,出来说了几句自认为立场比较客观的话。具体的真相如何,那些执意的围攻者还会进一步跟踪,让子弹再飞一会,是非好坏自会水落石出。

1 阅读:5

地平线上的城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