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也有自己的“晓华”理发师

扬眼 2024-11-30 02:06:49

刘学莉正在给顾客理发

吴和玉为陈国良院士剪头发

一把剪刀、一柄梳子、一面镜子,理发师晓华在全网爆火,不仅仅是因为理发技术好,更重要的是愿意听顾客的诉求,还有30元超高性价比。

南京也有很多“晓华”,同样是小店,同样是30块钱的亲民价格,同样备受周边顾客推崇,我们一起来看看南京“晓华”们的故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金雨希

这家宝藏老店诺奖得主、院士也来剪发

发际线是南瑞路上的一家理发店,和南京城内很多理发店一样,是个夫妻店。30多平方米的店面被收拾得十分干净,地板、毛巾、座椅都没有多余头发。

老板吴和玉是安徽含山人,今年52岁。16岁来到南京,当了2年学徒,1989年在大行宫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理发店,“刚开店的时候很难,剪头发1块钱,讲实话那时候手艺不太行。”

虽然是家小店,老吴见过的大人物可不少。

因为店铺离南京邮电大学近,学校不少老师、学生都来发际线剪头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彼得·格林贝格尔在南邮工作期间,也被学生带来了老吴这里,自此就成了老顾客。“他很喜欢我给他剪头发,更喜欢我给他刮胡子,就是我们老式的剃须。”

中科院院士陈国良也是发际线的老顾客,“老先生一般来南京工作就会抽空来我这剪头发,有时候头发都很长了,他喜欢我给他剃短一些,他还会给我讲当年做出第一代计算机的故事呢。”

开了三十四年的理发店,老吴手上的客人,很多也是从青葱少年走向了不惑之年,“像我的很多客人,都是从小被父母亲带来我这里剪头发,然后他们儿女的发型也由我来完成。”

我不是“晓华”我是南京的高明

“老板,理发!”

从高淳来的朱女士知道高明造型是因为社交网络上的几篇帖子,都夸这家店是南京的“晓华”,专门来打卡。

采访期间,顾客络绎不绝,高大姐和爱人熟络地迎接顾客进门,一边忙活、一边闲聊。一把剪子上下舞动,伴随着咔嚓咔嚓的清脆旋律,碎发飘摇落地,再修剪一下边边角角,一个干净利索的发型就完成了。

“有一个顾客在店里剪了头发很满意,就发了个帖子,没想到就火了,前几天店门口都在排队,还有个女孩说她是内蒙古来南京旅游顺便来剪头的。”面对“泼天”的流量,高明造型的老板高大姐对记者说,我不是南京的“晓华”,我就是南京的高明。

“我和爱人是在上海学的手艺,刚入行的时候,理发行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设备也比较简陋。”高大姐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初在南京开店,“那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靠手艺和口碑来吸引顾客。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手艺和服务。”

做得实在,顾客才会记得。“高明开了三十年,店里的生意一直都很好,有不少顾客从开业到现在一直找我理发。”顾客的信任和青睐,是高大姐最值得说道的事儿。

不仅是平价老店更是大家的情感驿站

下午两点,走进位于厚载巷的刘明造型店,老板刘学莉正在吃饭,顾客王女士在旁边等待。“老板忙到现在了,让她吃口饭,她剪头发很利索的,很快就给我剪好了。”一边和记者聊着,王女士一边让刘学莉慢点吃,不用狼吞虎咽。“我今年春天第一次来这里剪头发,当时直接剃了个光头,后来就一直在这里剪头发。我没有太多时间伺候头发,就喜欢短,老板就很能懂我。”

刘学莉是安徽亳州人,1998年来到南京,2002年开了自己的理发店,这一开就是22年。这期间,店铺一直没有搬迁过。靠着细致、耐心、价格实惠,如今,她的小店经营不错。“这个店只有十几平方米,一开始是租的,现在我已经把这个门面买下来了。”

刘学莉的小店主要是服务周边的居民和职工,而且从不办卡,“剪头发30块,理发是一项服务,应该让大家都消费得起。而且,我相信只要技术好、服务好,价格实惠也能赢得顾客的认可。”

随着岁月变迁,一些顾客即使搬家了还是会来刘学莉这里,“时间久了大家都很熟悉,有些顾客喜欢短发,有些顾客喜欢长发;有些顾客希望发型时尚一些,有些顾客则希望保持自然,他们的喜好我都了解了,他们也更省心。”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