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村民俗音乐特色,为乡村文旅振兴提供新动能

新华报业网 2024-11-30 18:36:36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根本遵循。而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现代化越往前走、物质生活越丰富,人民群众越喜欢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农业除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其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的功能就越能发挥积极作用。”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乡村的重要吸引力,乡村文旅产业也相应成为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乡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许多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边缘化甚至消失的风险。因此,如何在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中有效挖掘和利用乡村民俗音乐资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民俗音乐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文化身份的重要表征,更是乡村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情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每一首民谣、每一曲山歌都记录着乡村社会的变迁与人民的情感世界,是理解乡村历史、社会结构与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通过挖掘与传承乡村民俗音乐,不仅能够保留乡村的记忆,还能让外界通过音乐,激发游客的情感共鸣,深化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韵味。因此,深入挖掘乡村民俗音乐特色值得高度重视、系统规划和深入实践,其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还能为乡村文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加强音乐梳理,评估资源价值。全面盘点乡村民俗音乐遗产,科学评估其文化价值与经济潜力,能够为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民俗音乐提供依据与基础。其一,全面普查,建立档案。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乡村,全面细致开展民俗音乐资源普查,收集与整理现有音乐作品及其创作背景、表演形式、传承方式、社会功能等信息,并采用数字化手段,建立详细的音乐档案数据库,系统记录乡村民俗音乐的现状,为后续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二,分类整理,明确特色。分类整理所收集到的民俗音乐资源,明确各类音乐的特色与差异。具体而言,邀请音乐学家、民俗学家等专家参与其中,深入分析音乐元素、旋律特征、歌词内容,并按照地域、民族、风格等维度进行划分,清晰呈现当地乡村民俗音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其三,评估价值,规划利用。资源挖掘与整理是为了更好地加以利用。因此,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评估乡村民俗音乐在文化传承、社会认同、教育启迪等方面的文化价值以及在吸引游客、促进旅游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济潜力。基于评估结果,针对性制定保护与利用规划,明确哪些音乐资源应重点保护,哪些适合进行旅游开发,以及如何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加强保护传承,实现薪火相传。在对乡村民俗音乐特色挖掘与利用的过程中,保护与传承是确保乡村音乐文化生生不息、技艺永续的关键环节。因此,应构建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机制,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文化支撑。其一,平衡保护开发。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保护与发展体系,不仅能够确保乡村民俗音乐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更能让广大民众共享文旅发展的成果。对此,要明确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项目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应以保护为前提,设立保护红线,限制过度商业化开发,不损害乡村民俗音乐的原始风貌与文化价值,鼓励采用非侵入式的开发模式,尊重音乐的传统性与地域性,维护当地文化生态。其二,确立传承体系。设立传承人工作室,认定与选拔一批技艺精湛的乡村民俗音乐传承人,为传承人提供资金补助、技艺培训、展示平台等支持,激励其积极投身于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其三,加强音乐教育。鼓励传承人开展教学活动,搭建传承人与年轻学徒之间的桥梁,培养新一代的音乐爱好者与传承者,确保技艺的连续性;与当地学校合作,将乡村民俗音乐纳入学校课程,邀请传承人走进校园授课,培养新生力量。其四,技术赋能传播。建立乡村民俗音乐数据库,开发在线学习平台,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并了解乡村音乐文化;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扩大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提升乡村民俗音乐的知名度。

加强产品创新,强化跨界融合。以音乐为媒介,将乡村民俗音乐与乡村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多元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出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推动乡村文旅产业的繁荣。其一,“音乐+”农业,奏响田园牧歌。与当地农户合作,共同设计音乐与农业结合的旅游项目。例如,在农作物收获季节举办田园音乐会,邀请游客参与采摘、体验农耕文化,同时欣赏地道的乡村音乐,既保留了乡村音乐的原生态,又增添了农业生产的趣味性。其二,“音乐+”手工业,开发文创产品。结合乡村特色与市场需求,将乡村民俗音乐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农产品等,设计出一系列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形成具有独特文化符号的旅游商品,并通过产品的品质与包装设计提升其附加值与竞争力,以商品销售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其三,“音乐+”旅游,设计旅游线路。根据乡村民俗音乐的特色与分布,结合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资源,设计一系列以音乐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旅游线路,如“音乐小镇探索之旅”“民族风情音乐体验行”等,串联起乡村中的音乐遗址、传承人工作室、音乐节庆地点等;充分利用乡村民俗音乐资源,打造乡村音乐创作、传统乐器演奏、乡村音乐舞蹈等音乐体验活动。

加强品牌塑造,内聚文化魅力。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民俗音乐品牌,是提升乡村文旅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对外可树立独特的文旅形象,吸引游客关注;对内则能凝聚文化认同,激发乡村的发展活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旅生态。其一,精准定位,凸显特色。明确乡村民俗音乐品牌的核心价值与独特卖点,深入挖掘乡村民俗音乐的文化内涵,提炼出最能代表乡村特色、最能触动人心的音乐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品牌标识、宣传口号等,形成统一鲜明的品牌形象。其二,内容创新,丰富体验。在保持乡村民俗音乐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进行音乐作品的重新编排、演奏形式的创新、音乐与旅游产品的融合,创作具有时代感的乡村民俗音乐作品。其三,多渠道传播,扩大影响。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多渠道的传播体系,建立品牌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音乐活动信息、旅游指南等,形成全方位的品牌曝光;与知名旅游平台、音乐平台合作,举办线上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进行品牌联合推广,吸引全国甚至全球观众关注。

加强政策激励,促进多方合作。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乡村民俗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乡村文旅产业的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支撑。其一,以政策制定为手段明确导向。注重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制定乡村民俗音乐保护条例,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与责任主体;出台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文旅产业。其二,以资金扶持为手段强化保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乡村民俗音乐相关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用于民俗音乐的普查、整理、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等各个环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民俗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其三,以搭建平台为手段促进合作。搭建乡村文旅与乡村民俗音乐合作平台,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乡村居民之间的沟通协作,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具体而言,可建立乡村民俗音乐保护与利用联席会议制度,举办乡村民俗音乐保护与利用论坛等活动。其四,以监管评估为手段确保实效。建立乡村民俗音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考核机制,将工作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引入或设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确保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乡村文旅振兴是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一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对乡村民俗音乐特色的挖掘则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乡村民俗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旋律与歌词,无不透露出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与人民的精神追求,为乡村旅游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对此,本文提出“五个加强”实践路径,即加强音乐梳理、加强保护传承、加强产品创新、加强品牌塑造、加强政策激励,着力推动乡村民俗音乐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和独特魅力的乡村旅游产品与项目,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0 阅读:0

新华报业网

简介: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下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