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中,烙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独特且富有艺术韵味的技艺。烙画,又称火笔画,它是用烙铁代笔,高温代墨,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麦秆等材料上作画。
竹笋壳烙画传承人李学琴以烙铁当笔、笋壳做布、烙痕为墨,展现传统烙画神韵。
烙铁为笔“守艺人”
穿行百里翠竹长廊,走进雅安市雨城区望鱼镇沙坪村人大代表李学琴家里,她正在家中用“火笔”在竹笋壳上烙画,只见她先烙出事物的大致轮廓,再巧妙地运用烙笔的温度和运笔速度,勾勒出精美的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十足。
▲李学琴在工作室中制作竹笋壳烙画
“我今年已经50岁了,很荣幸被选为雨城区第五批非遗项目竹笋壳烙画的传承人。”李学琴自豪地说,“我的社交平台简介是‘喜欢创意与制作手工艺的乡村女人,眼里有阳光,笑里有坦荡,心里满满的正能量’,这也是我作为传统手工艺人的信念。”
李学琴从小热爱绘画,理想是当一名美术老师。据李学琴介绍,她高考失利后,为了生计奔波之余,也重新拾起了对绘画的热爱,先后学习了竹编、雕刻、剪纸、烙画等各种手工艺。十多年来,李学琴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烙画技艺,随着烙画制作技艺日臻成熟,她也在不断寻求烙画技巧的突破和创新。
笋壳为布“绘丹青”
望鱼镇是竹资源大镇,竹子深植于当地群众的生活,也让李学琴产生了以竹入画的想法,如何将竹子和画进行创新结合呢?
受到烙画的启发,李学琴开始制作竹笋壳烙画。她尝试着以韧性良好的毛竹外壳为原料,将竹笋壳裁剪出合适的大小,再对竹笋壳进行特殊防霉不变质处理,然后在笋壳上以铅笔勾勒轮廓,执烙笔烫制出粗细不一的烙痕线条,原生态的笋壳让烙画有了别样的质感。
▲雨城笋壳画入选雅安市雨城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雨城笋壳画成功入选雨城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期盼已久的礼物,看到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李学琴的成绩不止于此,她还获得了2019年雅安市首届手工竹编技能大赛创意奖、《雨城龙》《听风》等多幅作品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及各地展览馆珍藏、《竹报平安》获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优秀作品奖等。
烙画技艺“传非遗”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烙画非遗艺术,李学琴多次参与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手工制作公益培训,也多次作为培训班老师到四川各地教授当地妇女制作手工艺品。
▲李学琴(粉衣)在色达教授手工编织技艺
“最近我参加了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主办的非遗文创进校园暨第三届非遗文创研讨会,认识了不少与自己相似的手工艺人,从他人身上学习体系知识的同时,也借此机会将我们的竹笋壳烙画给大家分享。”李学琴介绍,雨城笋壳烙画是独具风格的传统艺术作品,也是望鱼古镇的地方特色,传承了民间竹笋壳制品的工艺,“我的愿望就是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爱上它,作为农村的人大代表,我希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留住文艺,留住乡愁,为沙坪村乡村振兴助力,贡献农村代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