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工作最为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内蒙古通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重塑执法之魂,采用“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以柔性执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体检式监管”即在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中通过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对经营主体开展合规指引、发布违法风险预警提醒等方式,提前发现、预防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中的风险隐患,指导经营主体及时改正;“服务型执法”即在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意识,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监管,积极为经营主体搭建发展和维权平台,实现监管、执法和服务有机融合。
推行事前“把脉式”指导,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嬗变
全方位体检“治未病”。针对市场监管重点领域,制定“体检式”检查清单,采取“三级联动”“五查五看”方式对经营主体开展“综合体检”;针对特种设备领域,推行“行政监察+技术支撑+行业自律”三位一体新模式,对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开展“体检会诊”。
智能化监管“提效能”。依托互联网、智能终端等载体,加快智慧监管手段应用,建立“零距离”抽检平台。在科尔沁区开展“厨房云直播外卖放心点”工程试点,将“互联网+明厨亮灶”接入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
保姆式服务“帮代办”。建立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对31项高频服务事项进行“企业点单”“服务进企”双向联动,开展“一对一”助企帮扶与“点对点”跟踪指导。设立基层代办帮办服务窗口,推出“套餐式”代办帮办服务,深化企业登记、注销“一件事一次办”改革。
多元化护企“维权益”。挂牌成立自治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建立联席会商、司法确认、诉调对接协作机制。建立9个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建成89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站(点),形成“横纵协调、点面结合、社会共治”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
推行事中“靶向式”执法,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跃升
包容审慎监管“有温度”。制定《市场监管领域容错纠错柔性执法“五张清单”》,坚持过罚相当和综合裁量,对轻微违法和符合从轻、减轻的一般违法情形,采取说服教育、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措施;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予以查处。对免罚后的经营主体加强合规指导和后续监管。
服务企业转型“有力度”。推进监管、执法、服务有机衔接,建立专题式助企机制,深入调查摸排个体工商户业态分布,建立完善“个转企”培育库。推行“审核合一、一窗通办”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业务辅导、“一站式”帮办代办、“个体蒙信贷”等服务。
规范监管执法“有准度”。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行政监督检查计划管理,规范日常检查、专项检查行为。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和联合抽查,将多部门相关联的监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以“四个最严”的标准,重点整治、果断“亮剑”,纵深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
推行事后“康复式”回访,由“一罚了之”向“一帮到底”转变
分类回访强帮扶。制定《行政执法事后“康复式”回访制度》,对重违严惩类案件每年组织两次回访,一般处罚类、从轻处罚类、减轻处罚类案件每年至少一次回访,简易处罚类、轻微免罚类、首违不罚类案件每年按30%的比例抽访,跟踪帮扶指导。
合规指引促自律。制定《通辽市市场监管领域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引(试行)》和《企业信用合规指导清单》,对每项合规事项分别列出常见违法行为表现、法律依据及违法责任、合规建议。
信用修复焕新彩。在全区率先建立了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送”工作机制,实行“一处罚一告知(提示)”。开通线上线下修复双通道,支持违法失信企业修复信用,依法依规实现能修尽修。(何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