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储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金台资讯 2024-12-02 17:41:13

11月30日至12月1日,2024年全国储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研讨会暨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2024年年会在福建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储能学科专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共建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储能学科前沿热点、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储能技术应用等展开交流讨论。

大会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承办,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嘉庚创新实验室、国家能源用户侧储能创新研发中心(筹)、先进储能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等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孙世刚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黄震,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徐春明担任大会共同主席。

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尤延铖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推进,储能技术作为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关键支撑,储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显著。他强调,要以会议为契机促进我国储能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加快助力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联动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生态,为推动储能科学专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国的新征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共建单位授牌仪式

开幕式还举行了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共建行动启动仪式。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为共建单位授牌。尤延铖、孙世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建民、宁德时代安全技术总工陈小波、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冼海珍启动虚拟教研室共建行动。

会议同步举行了“AI赋能教育教学: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教师AI助手——储储AI助教”发布会、全国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报告发布会。数字人储储助教是依托于大语言模型的能力,并结合了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平台自有的资源库而构建的。该资源库由厦门大学牵头建设,教研室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并不断迭代完善各类储能相关的教学资源。智能数字人储储助教,既是虚拟教研室秘书,又是专业教师的智慧教研助手,同时也可以协助教师拓展知识、梳理教师文档、辅助教师出试题等,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有效手段。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孙世刚应邀作题为《氢能:长时储能与电化学关键技术挑战和研究》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国氢气生产和需求现状与发展、氢能应用发展情况以及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等趋势。陈海生作题为《中国储能技术与应用最新进展》的报告,结合“双碳”战略与能源革命背景下储能技术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新型能源体系特征以及储能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南方电网公司特级战略技术专家郑耀东从产业视角、科研视角、电网视角分析了储能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不同储能时长的技术类型和对储能产业科研未来逻辑模型的思考。陈小波阐述了储能系统安全对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意义,结合企业经验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储能系统安全设计原则与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郑志锋作《共建共享: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进展报告》,从建设背景、成员组成、创新平台、共建成果等方面介绍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发展情况,尤其是推进“智能+”教学科研方式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赛教融合的“三融驱动”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探索成效。

为期2天的会议中,来自南方电网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就储能系统安全、储能系统运行、储能技术与应用、储能科技攻关、储能电站智慧运维、储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建设、新形态AI专业建设、储能专业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热门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分享。

本次大会为进一步深化交叉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三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统筹推进储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育、科技、人才、学科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契机。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参观了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先进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科华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据了解,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由厦门大学牵头建设,成员单位目前已经有全国70多家储能专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旨在通过促进虚拟教研室各成员的交流融合、协同成长,探索适应“智能+”时代的储能教学内容和方法,共建储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提升储能教学的前瞻视野,促进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提高。(厦门大学)

0 阅读:4

金台资讯

简介: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认证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