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雅韵”“金汤牡丹虾球”“爆口酥”……11月30日,以“厨艺比拼传匠心,后勤奋进新‘食’代”为主题的首届北京高校后勤烹饪技能大赛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各高校的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各展所长,尽显风采,烹制出一道道各具特色的风味菜肴。
本次大赛为实操比赛,设置了红案、白案、冷拼三大项目,必选菜品和自选创意菜品相结合。大赛共吸引60所高校近160名选手参加比拼,在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个赛区进行初赛。经过激烈角逐,40所高校80名优秀烹饪选手晋级决赛。
在决赛阶段比赛规则是,红案为一个必选菜鱼香肉丝,一个自选创意菜。白案为一个必选品种小笼包,一个自选品种,技法不限。冷拼为一个冷拼和四个围碟,选手自定义主题,要求体现高校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餐饮文化。
进入后厨可以看到,在红案区,北京工业大学参赛团队正在忙碌准备他们的参赛作品“双龙戏珠”,两条色泽金黄的带鱼经定型摆盘后,宛若两条“出水蛟龙”活灵活现。旁边北京林业大学一位厨师的手下,两个造型饱满的“灯笼”逐渐呈现在盘中,他介绍,这道菜用到的原料丰富,包括茄子、虾、鸡肉、鸭肉、青萝卜、南瓜等,取名为“灯笼茄子”。中国音乐学院参赛团队正在准备一道汤菜,鸡肉泥加入菠菜汁搅匀后放入小碗中,嵌入数颗翠绿的豌豆,上锅蒸熟定型后,即为一个莲蓬造型,这道菜有个诗意的名字“一叶浮萍”,不少人看后直呼“有创意”。
在白案区,一朵朵洁白的“玉兰花”含苞待放在盘中,这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团队的作品“枣降吉祥”。北京科技大学后勤饮食中心鸿博园主食班长郝冬英介绍,这是一道以铁棍山药和大枣为原料的低糖面点,“枣寓意吉祥和丰收,这道菜采取粗粮细作的思路来为学生进行营养搭配、口味调节,我们现在提倡健康饮食理念,主张低油、低糖、低盐,对于高校的大学生们来讲尤其如此。”
在菜品完成后,专业评委们依据菜品的外形、色泽、口味、火候、卫生等标准,对参赛作品进行专业的打分和点评。决赛现场还有一群学生作为大众评委,他们品尝参赛作品,并对喜爱的菜肴进行投票,让这场比赛更加贴近高校餐饮服务对象的需求。
“高校的厨师呈现出这么高的水平,让我觉得很意外很惊喜。”中国烹饪协会一级评委王志强担任此次烹饪技能大赛白案项目的专家评委,他在参与品鉴后说道。王志强指出,希望比赛之后,厨师们能够把比赛中的技艺和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让大学生们吃得更好更健康,也希望多多创造机会让优秀的厨师们到各个高校去交流分享。
“感觉到厨师们真的很用心。”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马鑫杰是此次大赛的大众评委之一,“每个菜都做得这么精致,从厨师身上也感受到一种工匠精神,这也是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好好学习的好品质。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大赛能够体会到我们一日三餐背后厨师们的辛苦付出,呼吁同学们更加珍惜粮食、爱惜食物。”
记者了解到,大赛最后将评选出各单项比赛的金勺奖、银勺奖、铜勺奖,以及高校团体奖和网络“十佳人气菜品”,结果将在“2024年北京高校餐饮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揭晓,并进行荣誉授予。
据悉,此次大赛是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由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主办,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伙专会、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承办。
“此次大赛是推动高校后勤餐饮创新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活动,让长期在幕后辛勤工作的后厨人员得以走到台前,向高校师生展示他们的智慧和高超技艺,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职业梦想和价值追求。”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综合保障部党委书记刘雄军表示,此次大赛不仅增进了大厨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提升大学生对饮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促进了校园餐饮服务的品质提升,为高校餐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京报记者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