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卢敦基
2024年11月30日下午,韩国首尔高丽大学。
刚刚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而且是大雪。车道和人行道上的雪已铲走,但路边、屋顶上都还压着厚厚的雪层,最有趣的,是行走的车辆上偶尔也可以看见大约十公分的积雪,和我们的风格迥异。而穿行于首尔市内所见,尤其是在景福宫和奉恩寺,都留有山峰的远景,石头黝黑,白雪片片,再加近处的红枫、古旧的建筑,俨然便是一幅武侠图。现代化的大城市中能保留几处有古代气韵的地点,也是太难得了。
今年3月,为金庸做过一些事的两位挚友与我联合,在杭州滨江区的永禾艺术馆办了一个纪念先生百年诞辰的图片展览,不少爱好者前来参展,缅怀先生。身为韩国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的鲁玄九先生偶然在报上看到这个消息,就与两位朋友一起光临,并且动了在韩国搞一场活动的念头。在一些机构和热心者的支持下,高丽大学文科大学和亚细亚问题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文学院合作,终于在首尔举行了这场“金庸人生与文学”的对话。会议的宣传采用了一张金庸在杭州的一块草地上与席地而坐的青年学生的照片,极有青春气息,照片中的几位老师也很年轻。我与金庸先生的第一次见面,也就是这样的场景,但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自己。想来类似的场景应有多次吧,但是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所以那幅承载美好记忆的画面可能没有留下来,当然,它也可能沉睡于某记者的图片库中。
活动来人不少,一个上百人的教室基本坐满了,可喜的是有一半以上是青年学子。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中国大陆爆发过金庸热,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或亲身投入,或局外观察,但是不可能不知道那个状态。在韩国其实也一样,尤其是《射雕三部曲》被译成韩文,冠名为《英雄门》,流行极广,几乎是不谈《英雄门》即难以对话。同时与金庸武侠相关漫画与影视片极其通行,至今韩国的电视仍保留不止一个“武侠”频道。两国文化的关联既深且远,对武侠的挚爱就是一个具体的强有力例证吧。
金庸博士生卢敦基研究员(右)与韩国第一个以金庸研究为主题取得博士学位的刘京哲教授。
鲁玄九作为主持之一,他的开场白宛如一声惊堂木震惊座中人:“昨晚,我很激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在想什么?我在想,今天我们是在纪念金庸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但是五十年后呢?百年后呢?我已经五十出头,估计是不能再参加了。但是我希望在座的年轻人,五十年后至少有几个人能去参加,回忆起五十年前的盛会。金庸先生的文化成就必然会传承下去,希望五十年、一百年后,这样的会议在这里能持续开下去。”
中国一方,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冯国栋院长谈了金庸式江湖的意义。楼含松作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末任院长,回忆了与首任院长金庸先生的交往,历数了先生对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贡献。作为金庸先生的博士生,我则追叙了自己与先生的缘份,即第一次知晓、第一次见面以及读博的一些记忆。接着的半场由韩国学者主讲:在韩国第一次以金庸小说为研究内容取得博士学位的刘京哲教授谈了他对金庸武侠的理解;高丽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冬梅女士,则整体介绍了韩国对金庸作品的翻译、改编状况,指出《笑傲江湖》在韩国先后有16个译本,《天龙八部》居次,有15个译本,而金庸的15部武侠均已全部译成韩文,且引发了大量的模仿作品。接着由学生提问,有位男生问到对金庸武侠最后一个版本的意见,主持人指定让我作了回答。我援引了大陆著名研究者陈墨的一些看法,得到了大家满意的笑声。
更难能可贵的是,鲁玄九先生还为纪念金庸诞辰百年成功地发行了金庸与浙江大学的邮票。这真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礼品。它不仅记录了金庸先生的事迹,更是两国文化交好的见证!这么一项工作,中间付出了多少心血,相信过来人自有体会。让我们为这些虔诚的推动两国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人们鼓掌。
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图右为部分金庸小说韩译本封面。
这次活动的幕后支持者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举出,于我印象最深的是韩国浙江大学校友会顾问陈博。他是中国大陆的,几年前收购了韩国一家上市公司,从事游戏开发,现在叫Neorigin,在首尔运营,其设计极具武侠风。
次日清晨我们回国,谁料队伍中又多了一人。原来浙江大学校友会就在这一天的下午在杭州举行年度会议。鲁会长的行囊中除了一件衬衫,皆是新发行的邮册,他专程携带送给会议参与人员。我在机场打车将他带到位于杭大路的酒店门口。
原想文章已经结尾,不料出租车男司机此时对我提了一个问题:“金庸难道在杭州工作过?”原来他是来自四川的一位新杭州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读初一十来岁时的一个暑假,截留爷爷让他打酒的钱,一般是爷爷要一斤白酒,他打八两,再灌进二两清水,拿了黑钱去租金庸小说,跟两个表弟一起,醒了读,读累了睡,一个暑假没做任何作业,完全一个昏天黑地。那真是一个无比快活的暑假!
2024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