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这个噩耗传出之后,全国百姓都陷入到悲痛之中。在总理去世后的第二天,中央就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当时,一众人员都认为叶老应该来念致悼词。
但叶剑英却摇了摇头,表示:若论资历,只有一人合适。
叶剑英的话一出,众人都清楚的感受到他说的人是谁了。那么叶老指的是谁呢?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总理,周总理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非常重,所以一直以来都通宵达旦的工作,可谓是鞠躬尽瘁。
在抗日战争中,周总理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为抗日战争的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又在外交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逐渐提高。
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总理经常通宵达旦,这也累坏了自己的身体。
身边的人都劝总理停一停,歇一歇。但周总理却表示:我不能歇下来,不能因为身体原因耽误了老百姓。
上个世纪,胡志明曾到访过中国。在看到周总理憔悴的面容时,当着许多人的面,向周总理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休息两个小时。
面对曾经故友的关系,周总理也是非常感到。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答应胡志明的这个要求。
人不是机器,不能连续不间断的转。总理也因为不断的熬夜工作,最终患上了癌症。在得病之后,要求周总理放下工作,多多休息的声音就更大了。
但是,总量依旧像以前一样。总理何尝不想休息呢?只是他爱着这个国家,爱着这个国家的百姓,所以希望能够多为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做一些事情。
周总理经常说:既然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什么不让我多做一些事情呢?这样不至于让我留下遗憾。
一直到总理去世的那段时间里,总理一直在忙着处理国家大事、批阅文件。1976年的时候,周总理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
他在病床上永久的闭上了眼睛,和这个世界完成了告别。
周总理的去世,对于整个中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相关部门将这个消息刊登之后,全国都笼罩在悲伤之中。
叶剑英在得知周总理去世后,在家中失声痛哭,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中央对于周总理的去世也特别重视,在其去世第二天之后,就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希望好好的送总理最后一程。
叶剑英点名致悼词人选人民群众对于周总理的感情也是特别深的,纷纷自发的为周总理进行悼念。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再看周总理一眼的念头和想法。
中央最终决定追加向周总理遗体告别的活动。在看到周总理的遗容后,不少民众都忍不住的哭出声来。
在周总理告别仪式正在进行着的时候。中央也就谁念致悼词一事展开了讨论。不少人都觉得叶剑英是最有资格的。
他既是我党的元老,同时又是周总理的好友。在周总理被确诊为癌症之后,叶剑英就一直关注着周总理的身体。
他反复的对医护人员强调,一定要好好的治疗周总理。不仅如此,还特地提高医护人员和专家们的伙食标准。想让医护人员先照顾好自己,然后可以更好的医治周总理。
总之,叶帅对周总理可谓是无微不至。因此,提议叶帅为周总理念致悼词,其实是非常合适的。
但是叶老最终拒绝了,他表示,比起自己,还有一人更加合适。当叶剑英说出还有一人比自己更为合适的时候,不少人都明白过来,叶剑英说的是邓小平。
邓小平同样的资历也很老,和周总理除了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之外,同时也是亲密的战友。因此,叶剑英表示邓小平最有资格。
最终,中央敲定邓小平为周总理念致悼词
1976年1月15日,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邓小平出现了。对于老友的突然离世,邓小平的心中也非常悲痛。
在念致悼词的时候,邓小平的声音也一直都是哽咽的,神情也特别悲伤。
邓小平的长子曾对外表示,邓小平和周总理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平日里很少流露出情感的邓小平,在得知周总理去世后打击非常大。
周总理和邓小平的亲密关系周总理和邓小平是在法国留学的时候相识的。周总理比邓小平大6岁,待人也非常和善,经常帮助邓小平。
像邓小平付不起学费的时候,也是周总理挺身而出,为其提供援助。学成归国之后,周总理和邓小平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在投身革命事业后,二人也从密友的关系转变为战友。当时国内局势复杂,国民党不断针对我党,试图迫害我党人士。二人就是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并肩作战,以至于培养出非常深厚的革命情谊。
混乱的十年里,邓小平被错误批判,导致一切职位都被撤销,而且还随时面临着危险。在这个时候,又是周总理挺身而出,到处为邓小平奔走,还派专人保卫邓小平的人身安全,这也为邓小平在日后复出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总的来说,周总理和邓小平的关系非常亲密,既是好友、又是亲密的战友。叶老推荐邓小平来念致悼词,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
二人都怀有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相互搀扶几十年。但周总理却先撒手人寰,邓小平自然觉得打击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