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课堂到Citywalk导览:80后教授跨界讲述上海故事

身边24小时 2024-12-04 00:10:55

脱下西装换上休闲衣背上背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长三角文旅游是上海80后教授童潇在8小时之外最大的兴趣爱好。

十几年前,默默考取了导游证的他将一纸证书压了箱底,不曾想多年后,当他启动了讲上海故事的计划后,无形中圆了少时的梦。

作为一名新上海人,童潇表示,在上海生活的这20多年让他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文化吸引。“上海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很多人对它不了解。未来,我将持续挖掘、整理上海文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播上海文化。”

观众多样,向他们讲述上海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童潇讲的第一个故事位于松江。原来,今年,他成立了“述讲松江”项目团队,加入了由松江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以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年松江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述讲松江·浦江之首”。

授课方式采用了Citywalk的形式,聆听的对象有政府工作人员、大学生、两企三新从业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时代城市建设者、外地挂职干部等等。

有一次,一位重庆来沪挂职的干部在听完浦江之首的介绍后,谈了观后感,“平时一直在机关挂职,对上海很多文化不是最了解。通过这次参观发现原来上海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非常深厚,这座城市也非常漂亮。

观众中还有诸如快递小哥等新时代城市建设者。有快递小哥告诉童潇,平时自己工作特别忙,这次能抽出时间,参观上海之根,感觉真正深入融入到了这个城市。

有所有的观众中,有一批人比较特别。这是童潇主动邀约来的,经人牵线,他找到了浦江之中所在的外滩街道的居民们,又找到了地处苏河源零公里处的北新泾街道和真新街道的居民们,让他们来到浦江之首参观。“浦江之中和浦江之首,苏河源和浦江之首,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义?这些居民们来到了黄浦江的零公里处,非常感慨,加深了对上海城市文化的理解。”

童潇的本职工作是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的是社会学。社会学家讲上海历史、上海文化和导游、历史学家讲述有何区别?针对这个问题,童潇的回答是:“我讲述的是上海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不仅讲过去还讲现在、未来。就拿松江来说,除了讲这些地标景点,我还会介绍松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G60科创走廊的建设等。古今融通地讲,贴合实际地讲,将文化理念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曾在2008年左右考取导游证的他喜欢打卡文旅景点。他认为,他的讲述在导游导览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新内容,纳入了很多新元素,带有一定的专业性、趣味性、融通性、深度性。

讲述上海“一江一河”的故事,还精心准备了课件

和平时上课一样,当上海文化故事的讲述人也需要备课。几乎每个地标在正式开讲前他都会至少踩点两三次。“备课量很大。每个地方我自己要事先理解清晰,再用通俗的言语表达出来,进行创造性转化。”

目前,童潇形成了三个课件,“江”系列课件聚焦松江的水文化,通过讲述松江的水系布局、水利建设和水运交通等方面的故事,展现了黄浦江成江的来龙去脉,松江作为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米”系列课件则关注松江的农业文化和稻作文化,通过介绍松江的稻米种植历史、品种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松江的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果。“荡”系列课件则围绕松江的自然风光和生态旅游进行展开,通过展示松江的湖泊、湿地、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展现了松江的生态旅游魅力和绿色发展理念。

“述讲松江·浦江之首”的这个项目给了童潇启发:“我既然能讲松江,为何不能讲浦东、讲虹口、讲黄浦、讲长宁、讲杨浦呢?”

于是,一个讲述上海文化故事的计划应运而生。

今年以来,童潇来到位于长宁的百年圣约翰大学的旧址,讲过中国法治建设的故事;他在杨浦滨江带着东明路街道的居民,打卡绿之丘、杨树浦水厂、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等,讲过人民城市的故事。大部分讲故事的时间是利用周末和晚上的业余时间。

童潇告诉记者,接下来,他打算结合“一江一河”讲述虹口、浦东、长宁、黄浦等故事。“长宁是我们学校所在地,浦东的故事将着眼于未来,黄浦和虹口是彰显上海海派底蕴的地方。”

他也对慎余里到外白渡桥的故事情有独钟。“我对苏州河有天然的感情。在那里漫步的时候,往往能让人想到城市离人民更近了,城市的风景也更加宜人,一江一河点亮了人民生活。”

0 阅读:0

身边24小时

简介:随时随地,关注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