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清
■编者按:国家和民族需要文化支撑,城市发展同样需要文化浸润。而建设具有独特气质的城市需要延绵不绝的城市文脉的浸润滋养,需要启智增慧的文化熏陶。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什么书,可以决定市民的素养和修为,塑造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本版今起推出“名家名篇的赣州渊源”专栏,挖掘文化名人撰写的名篇名作与赣州的渊源,探寻他们创作的源头和历史背景,不断更新对赣州文化底蕴的认知。
张乐平,浙江海盐人,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多个春秋,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其漫画以政治讽刺见长。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被誉为“三毛之父”。
辗转入赣成“半个江西人”
抗战期间,上海一些漫画家以漫画为武器,参加了由叶浅予为领队、张乐平为副领队的抗战漫画宣传队,离开上海到其他地方宣传抗战。一年后,叶浅予因公赴香港,由张乐平主持抗战漫画宣传队队务。1940年夏,抗战漫画宣传队解散,但张乐平仍坚持在第一线宣传抗日、呼吁和平。困难时期的张乐平甚至在江西摆摊卖菜度日,回忆起那段往事,张乐平曾说:“……我早就来过江西了,蹲过好几年,也算半个江西人了。抗战辰光,同好几个画画的一道宣传抗日,去过赣州……”
1942年5月,浙赣会战爆发,日寇进犯江西上饶。张乐平和夫人冯雏音背着孩子,随着逃难的民众,经福建崇安、建阳、南平到永安,沿途举办抗日画展,历尽艰险,一路跋涉到达东南抗战文化中心——赣州。作为著名的漫画家,张乐平来赣州的新闻刊登在很多媒体上。当时同时抵达赣州的,还有上海儿童画报的编辑陆天。为了欢迎他们的到来,国民党教育部第二巡回戏剧教育队(简称“剧教二队”)还在新赣南路寓所召开了一个欢迎会。第二年春天,赣州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茶会,此次茶会主要邀请了来到赣州的书画家、作家、音乐家一百余人。此次茶会,除张乐平卧病在床不能参加,其余被邀请者都出席了。
张乐平刚到赣州时没有正式工作,白天在广场卖速写。冯雏音虽在小学做教员,但薪水微薄,难以养家糊口,最后被迫连结婚戒指都变卖掉。当时,中国中茶公司在赣州设有东路运输站,该站站长敬佩张乐平的为人,特别关照他,让他给公司做点小设计,多数时间可搞他自己的漫画创作,薪水照给。由左翼诗人殷梦萍(笔名叶菲)任总编辑的收获出版社副刊《收获》,在“漫木动态”栏目中刊登了“漫画家张乐平现在赣州中茶公司服务”的短消息。
在赣州期间,张乐平一家借住在百家岭的一所小学内。其时,后来成为著名画家但当时尚未显露头角的黄永玉也在赣州,他慕名多次到张乐平家里拜访。根据黄永玉回忆,张乐平在赣州的临时住所陈设非常简陋:周围是木板墙,有小桌子和一张双人床,一张在教堂结婚的盛装照片(后来才说明那是用一张洋人照片改的),两张为中茶公司设计的广告,一扇小窗。后来在中茶公司广告边上挂着黄永玉送的福建仙游画家李庚写的对联:雨后有人耕绿野;月明无犬吠花村。
抗敌演剧队第十队在赣州演出《阿Q正传》时,需要一张特大的演出海报。演剧十队队长沈默与张乐平是老朋友,张乐平全力相助,分文不取。当沈默问张乐平有什么困难时,张乐平笑笑道:“哈哈,蛮好。”这幅演出海报挂在赣州中山公园的大门上方,剧中主人公阿Q站在一个特大的“Q”中间,十分醒目,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因宣传效果好,《阿Q正传》在赣州演出时盛况空前。
事实上,张乐平当时的生活非常窘迫。有一次,冯雏音得了急性盲肠炎,张乐平奔走告贷无门,他只好拿着画到《正气日报》和《青年报》等媒体求助,后正气日报印刷厂和《正气日报》等均给予了济助。
1942年8月,张乐平开始担任省立赣县民众教育馆美术干事,创作了不少宣传画和漫画。1943年6月,张乐平在赣州正气中学兼任美术教员。1943年夏,当时国内知名艺术人士大量聚集赣州城,为帮助赣州所属各县培养一批艺术人员,剧教二队开办了一个赣南艺术人员训练班。该班共分戏剧、音乐、绘画3个系,全班学员约一百多人,3个月结业。绘画系由张乐平、荒烟负责,任课教师有徐风、陆志庠、卢世侯等。该班培训时间虽短,但为赣南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为了检阅绘画系学员的学习成绩,结业时在新赣南博物馆举办了学员绘画展览,获得了观众好评。
1944年11月28日,抗敌演剧队第七队奉令进入赣州,并在赣州工作一个月。演剧七队队长吴狄舟,以及剧组潘予、齐木冬、林斟冰、俞亮等人,均是张乐平夫妇的老朋友。张乐平夫妇生活上的窘迫很快被这些朋友发现了。在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演剧七队将张乐平一家留在剧组,免费为张乐平夫妇提供食宿,潘予更是每天准备一碗豆浆给张乐平夫妇的孩子。之后,张乐平夫妇随演剧七队辗转赣、粤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在上演话剧《法西斯细菌》时,张乐平的大女儿娓娓上台客串演出。每次上路,张乐平夫妇还总会得到特殊的照顾,冯雏音和小孩经常被安排在汽车驾驶座旁。每到一处,演剧七队的队员们还一起帮助张乐平布置抗日宣传画展。
“以刀笔作投枪”进行抗战
在烽火弥漫的抗战时期,张乐平以刻刀和画笔为武器,抵抗侵略,宣传抗战,支援前线。
1942年10月24日,张乐平在赣州中山公园举办了《张乐平个人画展》,展出200多件作品,宣传爱国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十分鲜明。次日,《正气日报》上刊发了多篇报道文章,如曹聚仁的《读画杂感——观乐平画展》、画家陆志庠的《素描张乐平》,及张乐平本人的《展前小语》等。是年冬天,张乐平还随剧教二队到泰和办画展。
1942年,赣南专员公署为建设大余县新城机场,征召赣南各县民工共17万人,分批投入到机场的建设中。为记录这一事件,张乐平前往现场采风并创作了多幅名为《抢修赣南机场》的画作。在这些作品中,人物刻画细腻,表达了对劳苦大众深切的同情,画作力透纸背,震撼人心。
1943年7月18日,张乐平在赣州为私营的《大同报》主编出版双周《画刊》,主要刊登抗日版画,每周一期,以漫画、木刻为主。张乐平以该刊为阵地,画了不少揭露日寇罪行和汉奸丑态的漫画。版画家余白墅则用木刻刀帮助张乐平刻板、制版,并在《画刊》上发表了《贫困》《渔夫》等木刻作品。《画刊》除了大部分的宣传抗日内容,还刊登一些反德意法西斯主题的作品,如张乐平创作的《希特勒必将有的下场》,画面中专横跋扈的希特勒,也畏惧四面八方来的子弹,左右躲闪,终是自掘坟墓;在《墨索里尼特写》中,贪婪的墨索里尼鼓足腮帮子,拼命地往橡皮人里吹气,直到它膨胀至无力承受而爆炸,带着墨索里尼同归于尽。
1943年9月9日,为救济广东灾民,在赣州的书画家们举办画展义卖,张乐平、赵延年、朱顶苦、徐风、余白墅、徐光毅、杨隆生、荒烟等积极献画,有力地援助了苦难的人民。1944年6月25日,张乐平、荒烟等人为赣州文艺工作协会筹募基金,张乐平为观众作人像素描,荒烟举办个人画展,李白凤为观众治印。在赣州期间,张乐平还与其他在赣州的画家,到宁都、泰和等地举办了《抗日画展》《抗战美展》《抗日救亡漫画展览》等。
1944年7月,为了纪念抗日,张乐平决定给人画像义卖,慰劳前线将士。《青年报》副刊编辑洛汀为此写了一篇《乐平兄写像劳军有感》,文中写道:“通常名画家有一种怪癖,不肯轻易为他人作画,乐平当然也不免。但是为了雪去祖国的屈辱,他用画笔作武器参加抗战,不惜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这次为了劳军而写像义卖,确实令人感奋。爱好艺术的朋友,有钱的先生们,我希望你们不要错过好机会,既可得到一张珍贵的艺术品,又能使前线浴血抗战的兵士受益。”
有些美国空军闻讯后,也纷纷请张乐平画像,这些速写像先后在美国《生活》杂志和《时代》周刊发表。到日军侵华战火蔓延至赣州时,受美国空军的协助,张乐平一家才得以脱险撤离。
构思创作“苦难的三毛”
三毛的形象最早出现在1935年上海《晨报》副刊上,他是上海普通家庭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好胜心强,又会耍些小聪明。但这一时期的三毛漫画作品,从儿童的视角来表现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乐趣,与我们后来看到的“苦难的三毛”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在国破山河碎的艰难岁月里,张乐平来赣途中辗转奔波、饱尝艰辛,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接触和听闻了军队和政府的腐败。这让他对广大劳动人民流离失所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在赣州期间,张乐平开始了《三毛从军记》的构思,回到上海后于1946年完成了长篇创作,1947年又创作了《三毛流浪记》。
在张乐平初到赣州举办的个人画展中,有一幅创作于赣州的作品,画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手摸着干瘪的肚子,站立在荒凉的路上,无家可归。他就是张乐平笔下最初的流浪的三毛的形象,也是旧中国苦难儿童的缩影。
黄永玉在《我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心中的张乐平》一文中回忆道:记得他那时(在赣州)画三毛。我不记得什么地方、什么报纸用的。他坐在窗子边小台子旁重复地画同样的画稿。一只手拐不自然重画一张,后脑部分不准确又画一张,画到第六次,他自己也生起气来。我说:“其实张张都好,不须重画的。”他认真了,手指一点一点对着我,轻声地说:“侬勿可以那能讲!做事体要做透,做到自家呒不话讲!勿要等人家讲出来才改,记住啦杭!”这些话,影响了黄永玉一辈子。
1988年,曾任省立赣县民众教育馆副馆长的肖俊光抵达上海,打听到了张乐平的住处。因肖俊光与冯雏英在赣州时曾登台合演过话剧,冯雏英热情接待了肖俊光,并领着去见张乐平。张乐平把从赣州逃亡的经过及在逃亡中构思《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的情况告诉了肖俊光。
日军入侵赣州后,张乐平一家继续南行,并在途中创作了《逃难图》。在龙南,为了生计,张乐平夫妇与陈朗夫妇摆了一个饭摊,由张乐平充当厨师,冯雏音做招待,专卖上海风味的排骨菜饭,以此糊口。龙南沦陷后,张乐平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全家唯一剩下的,只有他身上那个装着自己作品的包裹。在南下抵达广东后,张乐平得到了日军投降的消息,遂辗转回到上海,开始新的漫画创作生涯。
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第二年,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激起社会强烈反响。尽管三毛经历了很多艰辛和挫折,但是他依旧保持着坚强、乐观和善良,对未来抱有希望,对生命保持热爱。张乐平和他的三毛也永驻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