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踏上了访华之旅。然而,就在她动身前,居然向中方连下两道挑战书。
首先,贝尔伯克声称,中国对俄罗斯提供了所谓“援助”,这显然违反了“欧洲的核心利益”。这并不是贝尔伯克首次公开发表此类针对中国的消极言论。早在一个月前,她就曾在欧盟外长会议上叫嚣,要让中国因为支持俄罗斯而“付出代价”,尽管具体后果她只字未提。
中国一直明确表示对于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但无奈的是,一些西方政客总是不遗余力地将中国与此相联系,反复炒作,将矛盾激化。究其原因,无非是想借此手段打压和牵制中国的发展。
贝尔伯克还在经济领域上找茬。尤其是在电动汽车产业上,她指责中国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这样的态度不仅有损中欧之间的互信,还使得原本良好的贸易关系变得紧张。
那么,贝尔伯克为何在访华之前大张旗鼓地发动“舆论战”?
首先,有人认为这是她在为自己访华制造筹码。通过在舆论上给中国施压,使得她在谈判桌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其次,这也是她配合西方主流舆论,显示其“对华强硬”立场的一种方式。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在国内获得一定支持,还能在国际上与西方保持一致立场。
然而,这样的“小伎俩”并没有如愿奏效。在贝尔伯克访华期间,王毅外长在会见她时,用三句话回应了德国外长的种种挑衅。
王毅外长指出,中德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差异和分歧,但这些不应成为两国合作的障碍,更不应成为对抗的理由。中德关系自建交以来取得的积极成果与有益经验,值得双方珍惜和传承。
同时,他也强调,中德和中欧的制度差异源自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两国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到第三方因素的干扰。
最后,王毅点明:“竞争应当是公平的,而不是零和博弈。”希望德国和欧方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采取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这番话不仅直指当下的问题核心,还展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
纵观中德关系的发展历史,两国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然而,近期由于部分政客的操弄,中德关系面临新挑战。贝尔伯克此番访华,原本是修复和推进两国关系的契机,却因她自身的举动蒙上了阴影。
或许正因如此,上次贝尔伯克访华时,中德两国外长共同出席了记者会,而这次,中方却没有安排类似的场合。德媒还指出:贝尔伯克结束访华后,会直接返回国内参与竞选活动。但不少观察家已经怀疑她的政治生涯是否还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