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代表着辞旧迎新、平安团圆,表达人们对新一年的热切期盼和美好祝福,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盛会。
北京时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申报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推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秦淮灯彩、桃花坞木版年画、泰伯庙会等春节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了申报工作。
作为南京独有的春节文化标识,秦淮灯会体现出工艺之精与造型之美,彰显了工匠精神与智慧创造,蕴含着憧憬美好的德育思想及浓浓的乡情、民族情和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在南京,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淮灯会落灯时结束。秦淮灯会每年都推出170余组造型精美、创意独特的大型灯组,传统花灯市场上花灯数量保持在30至40万盏。高峰期观灯人数近70万人次/天,热闹非凡。春节期间一家团聚,观灯赏景,已经成为南京人的过年习惯。人们用灯传情、以灯祈福,表达着对光明幸福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从南京市秦淮区文化馆了解到,作为秦淮灯会的保护责任单位,馆方多年来负责秦淮灯会的组织工作,收集整理相关史料,出版图书,推动灯会、灯彩走进校园等。这次参与了资料征集、申报视频拍摄、保护措施制定等相关申报工作。未来还要加强与传承人、秦淮工艺灯彩协会、灯彩公司等各方的协作与配合,继续做好秦淮灯会的组织工作,支持传承人传艺授徒、扩大生产、拓展销路。
今年62岁的秦淮灯会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出生于南京灯彩世家,20世纪80年代初拜师学习传统灯彩技艺,1993年钻研改进传统扎灯工艺,2001年起参与秦淮灯会的策划、设计、制作、安装等工作。参与成立秦淮灯彩公司,积极带徒授业,现带徒12人,并带动20多名工人创业,用巧手制作花灯,点亮南京古城。
顾业亮告诉记者,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人们团圆祥和、欢庆娱乐、迎春纳福的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过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挂灯笼、提花灯、逛灯会、美轮美奂的秦淮灯会是春节期间南京最有人气、最有年味的地方。南京人流传一种说法,“春节不到夫子庙,等于没过年,过年不到夫子庙买一盏灯,等于没过好年”。灯市上流行的荷花灯、兔子灯等,是年轻人的最爱。他还说,“申遗成功后,希望全世界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热闹喜庆的遗产项目。我将更加努力,带领徒弟们进一步传承好灯彩技艺,为大家过好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推动秦淮灯会的持续繁荣,还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在全市100多所大中小学开展秦淮灯彩技艺传承普及。地处秦淮河畔的南京市武定新村小学,寻求秦淮文化当中最适性于学生的,最具教育意义的成份进行呈现与传承。比如与灯彩传承人合作,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因子并将其纳入学校教育,在文化浸润中陶冶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者了解到,学校建有全省唯一的校园花灯历史展览馆﹣﹣秦淮灯彩稚趣馆,选取秦淮花灯中的文化精华进行展示。
此外,学校还以《学生中心取向的秦淮灯彩文化跨学科课程开发研究》课题为引领,建构了立体的、丰富的、多元的灯彩课程。近十年来,学校每年坚持开展"花灯节"系列活动,老师和学生通过展览、课程、项目汇报、艺术展演、举行"小荷花灯会"上灯仪式,向全社会汇报灯彩课程成果。
目前,学校的小荷花灯会上灯仪式不仅是学校的标志性仪式,更成为南京秦淮灯会上灯仪式的序幕。灯彩已经成为学生德育、美育的重要资源。丰富多彩和灵活生动的灯彩系列实践活动,在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同时,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