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行,行行通!”这位爱跳舞的非洲小伙想在中国当老师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2-05 22:13:09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5日讯今年30岁的乌干达小伙马天佑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专攻电容无损检测技术。2013年,马天佑来到石大读本科,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如今在校读博。

在中国已经生活十年的马天佑,不仅是一名“在读工科博士”,还是一位“石大舞王”。他在学校发起成立尊巴舞蹈社团,带领中外学生共同学习尊巴舞,也利用社交媒体分享他在中国的生活点滴。

“在石大,我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惟真惟实的治学精神。”马天佑表示,“我喜欢学习这些,我也喜欢教别人学习。”

“学中文,我有‘独门秘籍’”

2013年,高中毕业的马天佑跨越近万公里从非洲乌干达来到山东青岛。和其他留学生一样,马天佑来到中国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学中文”。“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和翻译器,每次去超市和办事都是大麻烦。”马天佑分享道,“我就学习着电视剧中生活化的场景,边看边学。”

不过半年时间,他的中文水平便飞速提升,不仅可以说着中文侃侃而谈,还时常成为其他来华留学生的“中文老师”,分享独家秘籍“电视剧”。

2017年,本科毕业的马天佑带着所学知识回到家乡,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几名前往乌干达创业的石大校友。会中文、懂石油的马天佑成为公司在乌干达“培训协调员”的不二人选,通过精准的实时翻译,确保了中国培训专家与乌干达学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那一年的工作中,我了解到因石油石化设备缺陷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觉得“应该为此做点什么”的马天佑,也在那时收到了全额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通过的消息,“感谢中国政府,让我可以安心地回到中国进行新的学业。”

做持续学习的“学业老师”

“我喜欢中国的一句古话,叫‘行行出状元’。”

2018年,毅然决然回到石油大学的马天佑秉持着“惟真惟实”的石大校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不仅本科期间连续三年获评优秀本科生奖学金一等奖,更是在硕博期间获评中国政府奖学金、学校博士奖学金一等奖,学习成绩始终位列专业第一。

在日常学习中,马天佑被称赞是来华留学生中的“学业老师”:“有时候老师给我们上数学课,我理解得快,我会用更简单的方式再解释给同学听,帮助大家理解。”

在殷晓康教授和武加锋副教授的指导下,马天佑针对缺陷电容无损检测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石油设备作业时的安全加一重新的保障。他发表8篇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并在第20届世界无损检测大会上做学术报告。

2024年11月,第十六届王涛英才奖学金颁奖典礼举行,马天佑作为25名优秀学子之一,郑重地领过这份在石油高等教育领域沉甸甸的奖励。他表示:“在了解这项奖学金之前,我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标准。而当我获得这项荣誉时,我有了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不止会学习,还是位“舞王”

十年时间不长也不短,马天佑已经慢慢融入了异国他乡,对中国的爱也已经难以割舍。自诩成为了一名“乌干达式中国人”的马天佑不仅不断融入中国的文化传承,也想做一名“文化老师”,给更多中国人分享不同的文化。

马天佑坚信:“舞蹈是沟通心灵的纽带,能够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友谊。”每周六下午,在学校国际教育学院的前院广场上,他带领着一群伙伴,伴随着欢快的鼓点声一起学习南美洲尊巴舞,“看到大家跟着我学得很开心,我心里也很满足。”机电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范瑞祥也称赞道:“他就是为舞台而生的。”

“学霸”“舞者”“中国迷”……马天佑的同学们都说他是一个“全能选手”,“行行行、行行通”,而马天佑更喜欢别人叫他“老师”。

“教育是改变社会的关键,也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现在,无论是中国的风土人情,还是科研的知识瑰宝,对于马天佑来说,都已经成为自己身体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在中国的大学教师,将自己的学术知识和跨文化经验传授给其他同学,为中非友谊和知识交流架起新的桥梁。

闪电新闻记者刘继顺通讯员马祥艺成方祎赵振皓张皓瑜报道

0 阅读:2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简介:该平台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