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凌晨3时,刚从遂昌北界、应村、高坪三个北部乡镇采摘的水果蔬菜装满了2辆大货车,从北界入口驶进高速公路。
3小时后,这些还带着露珠的新鲜果蔬,就出现在了杭州明康汇生鲜菜市的各个门店。
“你来晚了!”见到记者,北界镇桃溪红果蔬共富工坊种植基地负责人毕乐军爽朗地招呼,“现在大部分水果过季了,8月旺季那会儿,2辆货车根本运不完。”
三地果农菜农不分彼此,源于一场“结盟”。
去年7月,地缘相近、产业相似的北界镇、应村乡、高坪乡开展了“桃溪源果蔬产业联建”行动,携手发展果蔬产业。一年后的夏天,仅明康汇生鲜菜市就在三个乡镇采购了逾500万元的果蔬产品。
产业联建背后藏着一个“共富密码”。除了“有货一起卖”,联建还以乡村产业振兴为主线推行“发展共谋、事务共商、资源共享、环境共治、项目共建”,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拓宽山区百姓的共富路径。
延长蔬菜产业链
“春天一片白,夏天一片绿,秋天一片黄”——这是西山头村椒农们对辣椒从育苗到收获最形象、最直观的描述。
谈及地里越种越“红火”的辣椒,西山头村民洪林秀满脸笑容:“现在种辣椒,前期有专人指导管理,后期有收购价保障,不用为销路犯愁。我今年种了10亩辣椒,增收了6万多元。”
应村乡西山头村曾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村里探索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流转土地和整治撂荒地,因地制宜发展起辣椒种植,如今已成为当地一大特色产业。
走进位于西山头村的遂西辣食品小作坊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在操作台前忙碌,自动化炒料机器不停运转,“遂西辣”辣椒搅拌进香料在油锅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椒香。
得益于当地独特的立体气候和肥沃土壤,西山头村孕育出了远近闻名的“黄金椒”。这种辣椒色泽鲜艳,味道和香气都很浓郁,许多客商慕名到村里收购。
直到现在,当地家家户户每到收获的季节都会准备几个饮料瓶,装满手工制作的辣椒酱卖到县城。
“现在吃辣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这儿的辣椒也越来越畅销。”遂西辣食品小作坊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山头村辣椒种植面积保持在100亩以上,优质又稳定的辣椒产出是吸引他来村里办厂的主要因素,而推出高端辣椒酱礼盒后,也使辣椒产品的身价“更上一层楼”,“普通辣椒酱150克一瓶,售价15元左右,而礼盒装的辣椒酱,2瓶300克附赠50克干辣椒,售价超过了100元。”
辣椒产业的兴旺发展,不仅壮大了西山头村集体经济,更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每到收获时节,前来务工的村民就会三五成群地下田采摘、装箱、转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而全年的栽种、浇水、除草等工作,也让村民实现了“工作与生活两不耽误”。
“辣椒基地就在我家附近,每天早上6点30到这里采摘辣椒,一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呢。”村民洪土根说,过去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现在村里发展了辣椒产业,大伙儿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在西山头村,像洪土根这样投身辣椒产业实现增收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种植、下田务工等方式加入产业发展,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打好果蔬“错峰牌”
避暑的客人走了,滑雪的季节还没到。眼下正是位于海拔800多米高山上的高坪乡的冬闲时节,但在高坪新村的平风塘家庭农场的三座冬暖式大棚里却一片生机盎然。
走进大棚,只见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刚成熟的冬梨。沉甸甸的冬梨挂在枝头,很是喜人。以往的“冬闲”被“冬忙”取代,大棚里奏响了一曲冬日“致富曲”。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考虑到当地海拔高、种植条件与众不同,平风塘家庭农场因地制宜,把反季果蔬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北界的梨早就卖完了,我们这儿的冬梨才刚开采,而且价格是普通梨的2倍。”农场负责人包孙雄告诉记者,今年错峰种植的冬梨品相和口感都很好,也让农场收获了冬日的“第一桶金”。
这些天,包孙雄给自己种的冬梨取了一个新名字——平风塘1号。“这是我们农场博士站的几位博士今年的科研成果,必须取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在高坪搞了半辈子农业的包孙雄几乎每个月都要向博士们挨个请教,最近农场里供不应求的改良野生猕猴桃就是最新成果。
在平风塘家庭农场的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野生猕猴桃藤蔓下簇拥着“毛头毛脑”的果实,累累垂垂地缀满枝头。
野生猕猴桃的藤条、叶片与其他猕猴桃没有很大区别,但果实区别就大了,外观呈圆柱形,果面长满了又密又厚的白绒毛,像披着一件白色棉袄。
“普通猕猴桃采摘期集中在9月,我们高坪的野生猕猴桃在11月上中旬才成熟,而且挂果时间也更长,可以错峰上市。”包孙雄说,嫁接改良后的野生猕猴桃个体更大,营养价值更高,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猕猴桃的10倍,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猕猴桃的6倍,且肉质细腻、易剥皮、耐储存,能在低温环境中存放三四个月。
“我们按计划打好了‘错峰牌’‘反季牌’,农场里的不少水果蔬菜能一路卖到春节,有效填补了冬季新鲜果蔬市场的空白,价格也比应季时的均价高出一两倍。”包孙雄说,现在,大棚里的蔬菜已经被周边的餐饮机构预订了一大半。
与此同时,当地村民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农家乐和地里的活刚干完,大棚里的活就接上,每天都能挣到钱,再也不用在家‘猫冬’了。”村民范海光说。
构筑产业“共同体”
1.1亿元。
这是去年北界镇果蔬产业的总产值。北界的果蔬种植面积超过7000亩,蔬菜、水果的产值分别占遂昌县的20.07%和29.53%,是名副其实的农业重镇。
巨大的体量成就了北界旺盛的市场。“北界镇的果蔬供应量占全县的一半以上,不用担心销路,跟着北界人种水果,肯定不会出错。”在衢州市龙游县沐尘畲族乡马戍口村,56岁的村民石金棠租了15亩地种猕猴桃和葡萄,亩均净收入近5万元,“我常去遂昌县城出早市。打电话订货的回头客很多,每天都是供不应求。”
“我和他的种植规模差不多,基地也相邻,一年挣三四十万元没问题。”石金海是石金棠的哥哥,说起这几年的收入,乐得合不拢嘴。
“还得感谢仲华,带领大家找到好门路。”马戍口村党支部书记张子卿口中的“仲华”,是北界村种植大户章仲华。15年前,他从四川引进了“红阳”猕猴桃试种,3年后亩产净利润超过了3万元,村民们开始跟着他种水果,也影响了毗邻的马戍口人。
“农技员半个月来现场指导一次,还有很多专家、老师来村里上课,这些技术、信息都是共享的,北界和马戍口的村民都可以参加。”章仲华指了指石家兄弟说,哥俩经常来“蹭课”,技术员来马戍口指导时,也会顺便到他们的基地里转转,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产自这片区域的农产品品质非常好,同样是葡萄,批发价比其他地区要高出一倍。我们注册了‘大樟树’商标,现在已覆盖到了马戍口村的农产品。”章仲华说,2022年,遂昌县果蔬行业协会成立,马戍口村的种植大户全部被吸纳为会员,还能享受来自遂昌县的一些优惠政策。
作为当之无愧的遂昌果蔬主产区,眼下,北界正全力打造“果韵飘香”省级现代产业园。
在北界村连片的果蔬大棚中,有一片宽阔的开放式空间,一个三层全钢架的建筑已经完成搭建,这个投资1700多万元的现代化果蔬集散交易中心,将在农历年前竣工。
“明年,桃溪源沿线的村庄,甚至衢州的邻居们都可以把农产品送到我们这里展销。”北界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运营后将进一步改变果蔬产业“零敲碎打”的状态,通过整合产品资源、充分发挥溧宁高速公路和国道穿境的交通区位优势,把交通枢纽变成物流枢纽、物流集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