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包豆包。
12月5日,走进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豆包生产车间,工人们穿戴整齐,和面、包馅、上锅、冷冻、装袋……一双双巧手忙个不停,弥漫着豆香的热气腾腾豆包新鲜出锅了。
“现在农活都干完了,没事就来包豆包,家离得近,活不累,一天收入150块钱左右。包豆包的活能干到腊月,到年底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老虎石沟村村民王凤云边包豆包边说。只见王凤云动作娴熟,拿面、放入豆馅、封口攥实、反复转圈,一个圆滚滚的粘豆包就包好了。
赵丽杰正在直播带货。
“我们制作的纯手工粘豆包特别受欢迎,一开始主要销往周边旗县区超市和赤峰市大中型超市。”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丽杰说,现在通过新媒体直播开拓了外地市场,最远的是销往新疆,去年一年就卖了40多吨。
在生产车间查看完工人的工作进度,赵丽杰马不停蹄地上楼,有一场粘豆包直播即将开始。
“全国各地的朋友大家好!我们展示的产品是纯手工粘豆包,用面是我们自己磨的大黄米,磨好的面粉自然发酵。豆馅是山坡地种的红芸豆,用大锅熬出来的……”赵丽杰一边介绍一边展示粘豆包,热情、幽默的直播方式深受广大网友喜爱,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情,网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豆包西施”。
金灿灿的豆包惹人垂涎。
工厂外,一箱箱豆包被装上车,送往全国各地。这小小的粘豆包不仅包裹着家乡的味道,更解锁了赵丽杰人生的“新地图”。赵丽杰是一位外来媳妇,第一次品尝到纯手工蒸的粘豆包,感觉很好吃,就拍了视频发到朋友圈,黏黏的、香香的、金黄色的粘豆包引起热议。朋友纷纷点赞留言,远方的老乡要她把粘豆包邮过去,说很想尝一尝“小时候家的味道”,这也让赵丽杰看到了粘豆包的商机。
“双兴村历来就有腊月前后蒸豆包的传统,但苦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只限于自家吃。”让大山里的粘豆包走出小山村,成了赵丽杰强烈的念头。她积极组织村里妇女一起包粘豆包,把制作粘豆包的视频发到微信群后,订购者云集。后来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加工车间,粘豆包生意越做越好,线上线下的订单络绎不绝,往年的冬闲变成了冬忙。
如今,林西粘豆包已经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从小山村走向了全国,走进了千家万户。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