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促发展]
用爱点亮残疾人希望
——皋兰县“有爱无碍暖冬助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周尚业宋振峰顾丽娟杜雪琴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潼
长到15岁了,浩宇还是怕出门。
这位1岁时就被诊断患有孤独症,即自闭症的男孩,怕见陌生人。不常走动的亲戚到家里来,他都会躲起来。想和他亲近,他还会警惕地大喊大叫。
初冬的一天上午,在皋兰县残联举办的“有爱无碍暖冬助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现场,我们见到了16岁的浩宇。
此时,他正和其他30余名残疾人一起,参加今年冬日的第一场活动。浩宇安静地坐在最前排,颇有兴致地观看着台上的文艺节目。
“今天,我们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一件棉马甲、一条红围巾,送上冬日的温暖。”小合唱《相聚》刚一演毕,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浩宇和其他人一道穿上了棉马甲、戴上了红围巾。
厚厚的棉马甲、火红的围巾、精彩的演出,让皋兰县残联一楼这间活动室里,暖意融融。
“看,浩宇都笑了!”县残联副理事长闫敏兴奋地对记者说,“你们不知道,孤独症的孩子不喜言笑,能笑一下有多不容易。”
浩宇的父亲王锡君在一旁望着孩子,脸上也难掩激动。
去年夏天,当闫敏第一次见到王锡君时,她就劝他,让孩子每天到县里的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来。这样,多接触人、融入社会,对以后发展有好处。
可王锡君总是担心。
这么多年,疼爱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家人,不是没努力过。每隔十天半月,都要硬拽着浩宇出门转转。但多少年了,浩宇生活依然不能自理,必须有人时时照顾,连饭都得让人喂。
“孩子的爷爷奶奶上岁数了,走不动了,我也开了间劳保商品店,不可能每天到日间照料中心陪孩子,能行吗?”王锡君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
“没问题!孩子总要面对社会……”闫敏三番五次打电话、跑家里,给王锡君做思想工作。
终于,王锡君下定了决心。
现在,每天上午八点半,王锡君都会把孩子送到日间照料中心,由工作人员负责照看,吃过中午饭后,再接回家。“老人省心了,我也能腾出手多挣些钱了。”王锡君说。
不仅如此,这一年,浩宇的变化出乎他和家人的意料。
如今,浩宇和陌生人能坐在一起了。“今年9月份,看到他都能扶着扶手上台阶了,我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说起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王锡君很是动容。
“现在,是我们今天活动最重要的一环,为本月的6位寿星们集体过生日。”一曲器乐合奏完毕后,工作人员快速将两张大长桌并列排放,摆上生日蛋糕、凉菜和长寿面。
伴随着生日祝福歌,浩宇戴上了生日帽,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过生日。与他一样,56岁的康菊英,当天也是人生头一回如此隆重地过生日。
康菊英是皋兰县石洞镇中堡村村民。活了大半辈子的她,从没有正经八百地过过生日。当接到县残联工作人员通知当天要参加生日聚会时,她心里的激动无以言表。
5年前,康菊英因病不能走了,出行全靠轮椅。这两年,县残联一直关心着她的生活起居。每月除了不定期上门服务外,还会送来茶叶、醋、洗衣液、抽纸等生活日用品。甚至最需要的电动轮椅,也送来了。
当天,她早早起床,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穿上了平常舍不得穿的新鞋,摇着轮椅来到了现场。
“像今天这样的活动,平日里也有不少。”康菊英说,“每个月,县残联都会组织我们大家一起唱歌、聊天,做活动。今天,吃了为我们准备的生日蛋糕、长寿面,大家格外开心。”
“这样经常送爱心、搞活动,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应该很多吧?”
“只有6人!”闫敏的回答令我们很是惊讶。
但,爱是可以传递的。闫敏说,这两年,皋兰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残联精心打造“有爱无碍暖心助残”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带动更多的志愿者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夏日,“送凉”;重阳,敬老;冬天,“暖冬”……如今,“有爱无碍暖心助残”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在皋兰悄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支由县残联工作人员、各镇村残协专职委员,以及爱心人士组成的爱心助残志愿服务队伍,在皋兰日益壮大。已经从当初的10余人,发展到如今的86人。受他们的感染,浩宇的爸爸现在也成了一名志愿者。
涓涓爱心,汇聚成河。“你们想不到吧?这些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四年级学生,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闫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