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6月,石友三要出兵攻打东北军,参谋长毕广垣说:“张学良对我们很不错,这样做太不仗义。”
石友三大怒,要活埋毕广垣,毕广垣跪地求饶这才躲过一劫。
石友三和毕广垣并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两人在少年是玩伴。石友三是吉林长春人,少时因家境贫寒,跟着父亲给当地大地主毕家当长工。
毕家主母见石友三脑子活络,便让他跟着毕家子弟一同在学堂读书,给行七的毕广垣当陪读。期间,石友三和毕广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石友三读了几年书后,认为继续给毕家当陪读不会有太大出息,便决定去投军。毕广垣支持石友三的想法,还给赞助了一笔路费。
也是石友三运气差,在投入第三镇吴佩孚部后不久,所在的连队就发生哗变,他无处可去,在北京一带混迹。过了几年打流日子的石友三,不安于现状,又去投军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当了一个马夫。
石友三上过几年私塾,打流生涯又让他很会察言观色,因此很快就引起了冯玉祥的注意,让他当贴身亲兵。之后,随着冯玉祥职务的不断晋升,石友三也水涨船高,一路坐到了师长、包头镇守使、路军总指挥的位置。
石友三发迹后,将毕广垣等人招揽过来,引为亲信。自石友三驻军包头起,石部的军需采买,都由毕广垣推荐的毕家子弟负责,石、毕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绑的很深。
自1929年跟着韩复榘一同倒戈冯玉祥后,石友三仗着手握数万人马,在各方势力之间反复横跳。
中原大战后期,再次倒向老长官冯玉祥的石友三,见反蒋联军节节败退,丢失了郑州等军事重镇,便又倒戈相向,将部队撤到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占据二十余县,自成势力。
大战之后,老蒋让张学良坐镇北平,负责收编原西北军、晋绥军的部队。石友三名义上归张学良节制,但实则听调不听宣,已成为割据自雄的小军阀。
张学良委任石友三为十三路军总指挥,南京按照三个师的标准发放军饷。这让石友三大为不满,因为他的部队已膨胀到六个师外加三个独立旅,有七万之众。
石友三向南京去电,要求增加军饷。老蒋一听石友三竟然把部队扩充到七万多人,这还了得,通知军政部,不许给十三路军再增加建制,军饷的上限是三个师,不得多拨付。
无奈之下,石友三转而向张学良求助。张学良倒也痛快,承诺每月从东北的经费中,给十三路军划拨二十万的“协饷”。
石友三尤不满足,又向张学良索取河南的十几个县的控制权。张学良拒绝说:“你占据的二十多个县,有近一半是河南的,河南省主席刘峙对此已很是不满,怎么可能再让出地方呢。”
野心勃勃的石友三,为了扩充地盘,将主意打到张学良身上。石友三在二次北伐中,曾率部多次击败过奉军、直鲁联军,对东北军的战斗力一向轻看。
石友三有南下、北进两个计划,南下的话,他自认未必是刘峙指挥的“中央军”的对手,而且越往南,“中央军”的数量就越多。往北的话,主要对手就是东北军,石友三认为,若能联络华北的西北军、晋绥军将领一同起兵,那么击败东北军,占据平津地区,胜算还是很大的。
为了摸清东北军的虚实,石友三派毕广垣去北平打探消息。毕广垣到北平去见张学良时,张学良态度很好,临走时还让他把近三个月的“协饷”共六十万元,给石友三带回去。
毕广垣回去见到石友三后,劝说:“张学良实在不错,要钱给钱,也不觊觎我们的地盘。说实话,何必非要和东北军闹翻呢,大家相安无事岂不是更好。”
石友三说:“你真是短视,指望着协饷过日子,要是那天断了,弟兄们岂不是要喝西北风。要是能把平津拿下来,我还可以再扩军十万,到时候给你个省主席当一当。”
毕广垣说:“东北军在华北,有十好几万,靠我们这点人马,恐怕不是对手。况且刘峙在河南还有不少部队,一旦开战就会陷入两面夹击的不利境地。”
石友三不以为然的说:“我已联络西北军、晋绥军的不少将领一同起兵,先北上击败东北军,再南下对付刘峙,则大事可成。”
毕广垣说:“那帮人的话不可信,在我看来真要打起来,胜算不多啊。”
毕广垣见完石友三,回到家中没待多久,石友三的亲信程希贤带人进来说:“总指挥要见你。”
在路上,程希贤低声对毕广垣说:“你去了之后认个错,否则就要大难临头。”
进了石友三的屋子后,毕广垣见里面站的几个卫兵中有手拿绳索的,大吃一惊。石友三心狠手辣,杀人时喜欢采取活埋的方式,看样子这是打算把毕广垣给绑缚后采取同样的手段。
有了程希贤的提醒,毕广垣马上反应过来,当即给石友三跪下说:“我不让你打东北军,也是出于好意。若你下定了主意,我肯定是服从的。”
本打算动手的石友三,见毕广垣这么说,便犹豫起来,他的姨太太黄风姿趁机劝说:“七哥都是一家人,对你向来忠心,有话好好说嘛。”
石友三的脸色阴晴不定,过了一会,换成笑脸扶起了毕广垣,说:“七哥,只要你支持我,之前的事情一了百了。”
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毕广垣,再不敢劝阻石友三。不久后,石友三倒戈起兵,在东北军和“中央军”的夹击下,旋即失败。反复无常的石友三,尝到了全军覆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