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强省会区县大比拼丨济南槐荫区:西部新城加速崛起着力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7日讯为推动全市进一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12月8日至12月11日,济南市举行全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以重点项目现场观摩的形式,检验“项目深化年”工作成效,引导全市上下狠抓项目建设,主动担当作为,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力量。12月8日,观摩团一行将走进济南市槐荫区。

今年以来,济南市槐荫区不断丰富完善全区“125510”发展思路的时代内涵和实践内涵,以“抓项目强产业深化落实年”和“作风纪律提升年”为牵引,部署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改革创新等“十大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动力支撑,奋力争当“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排头兵。槐荫区先后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等。

今年以来,槐荫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企稳回升、固稳向好。截至10月底,全区共有5项经济指标排名全市前五,8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7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0.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

槐荫区坚决贯彻济南市委、市政府“项目深化年”部署和“三看三深化”要求,坚持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实行“五个一”项目推进落地责任制。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分领域、分部门、分街道滚动式、颗粒化研究谋划策划项目,引领全区干部在项目建设主战场冲锋陷阵、担当作为,切实形成以项目大建设推动产业大提升、以产业大提升促进经济大发展的良性格局。

今年新谋划策划项目258个、总投资1386.52亿元,创历史新高;申报获批专项债额度70亿元,198个在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7个月走在全市前列。

槐荫区始终坚持医学中心“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定位,集中资源、资金、力量向医学中心聚焦,全力保障片区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医学中心片区累计开工项目60个、总开工面积达到859万平方米、总投资达800亿元;齐鲁医院建院百年以来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山东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医学中心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产业园区试点,在黄河之畔、京沪之间,一座孕育着新动能、新活力的“医养之都”正拔节生长。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是落户槐荫的第一所省属重点高校,也是全省最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拥有两院院士9人,建校第二年就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冲一流”高校,近3年在全国高校排名中连续进位236个位次。槐荫区倍加珍视这一优质教育科研资源,联袂高校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共建大学科技园,全力打造“医教研产养服”融合发展的“未来之城”。

槐荫区坚持以大视野谋划大格局,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以大策划打造大品牌,整合医学中心、槐荫经济开发区、枢纽经济商务区、中央文化区连片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集聚区”。围绕经开区,聚焦半导体及其应用“一号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布局宽禁带生产设备制造、工业母机等6大产业园,形成从“厂房林立”向“产城融合”蜕变的蓝图设计。成功组建全市首支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实现晶芯半导体项目基金首投。“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等7项科技项目获评全省重大创新工程。目前,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2家,“瞪羚企业”22家,“产业强区”的支撑动力更加澎湃涌动。

开放,是槐荫与生俱来的城市基因。随着京沪、济郑等高铁线路的贯通运营,槐荫已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省会“1+6”都市圈战略的重要交汇点。今年伊始,槐荫区面向全社会举办“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发布会暨“京沪系”楼宇命名仪式,邀请第一太平戴维斯等专业机构参与商务区整体规划,瞄准“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组团,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统筹推进片区一体发展,形成高端资源要素配置集聚新高地。

目前,商务区内“京沪康养产业基地”、“京沪科创大厦”等9大“京沪”系列特色楼宇已挂牌运营,目前现代化运作楼宇规模超过400万平方米,西城大厦、西元大厦已迈入纳税“亿元”行列,片区入驻中石油、中铁建、中粮等央企20家,宜家、麦德龙等世界500强企业9家。如今的枢纽经济商务区摩天大楼高耸林立、繁华街区人流如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总部机构选择槐荫、扎根槐荫、兴业槐荫。

近年来,槐荫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项目管家”制度,为济南先进材料智造港等重大项目量身绘制审批流程图,提升“齐鲁之窗•宜商服务中心”品牌效应,已有12个京沪高铁沿线城市、49个黄河流域沿线城市签约在槐通办功能。打造“齐鲁青创大厦”,构建“1+3+6”校友经济体系,今年聘请校友双招双引大使19个,落地项目35个,30岁以下青年占全区总人口超过10%,用心打造与青年双向奔赴的“梦想之城”。

槐荫区锚定“教育强区”目标不动摇,坚持教育投入只增不减、扶持只增不减、力度只增不减,今年以来建成恒远学校初中部等8处配套教育设施,新增学位1.06万个,与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历城二中教育集团签订3所学校合作办学协议,“家住槐荫‘育’见成长”入选济南教育大事,济南理工学校在“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荣获全国团体一等奖,“教育兴区梦”正在加快照进现实。

槐荫区坚持把“稳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全力推进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开发大学生公益岗、就业见习岗2910个,城乡公益岗3110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815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超额完成全年指标36.7%,获评“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10强城区”。

今年来,槐荫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成果丰硕。坚持以特色产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宿为型、农耕文化为魂,加快创建“河创田园”泉韵乡居示范区,乡村单元村庄规划工作经验被国家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推广。扛牢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槐荫四宝”亮相中国—南亚博览会、全国进出口博览会等展会,荣获全国首届县域品牌擂台赛20强,成功打响知名度、走向全世界;建成1个省级生态农场、2个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加快推进智慧渔业养殖基地、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更加向“新”而行、靓丽多姿。

槐荫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截至目前,全区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0.32%。鼓励城中村用活保障房资源,支持远郊村盘活耕地、宅基地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深化“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建立“金融专员”、“科技顾问”等5支帮扶力量。各类民生工程开足马力,启动城市更新项目13个,有效改善槐荫群众人居环境

槐荫区坚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工程。聚焦数字新场景精准发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科研大数据平台,入选山东省第四批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聚焦数字产业化招引培育,10家软件信息技术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京沪数智产业园区”入驻率超90%。聚焦产业数字化重点突破,山东天岳获评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室,九阳获评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二机床入选省级“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项目,全区上云企业6200余家。

近年来,随着美利亚、美豪丽致、美悦云禧、皇冠假日、亚朵等众多高端酒店相继择业槐荫,我们依托会展、酒店等优势,创新打造了全省首家“省市行业协会商会集聚区”,组建全市首个“会议酒店联盟”,截至目前联盟共承接国家、省、市各类会议400余场,参加人数4万余人次,带动周边消费数千万元,槐荫正向着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加速蝶变。

大力推动“景区”+“商圈”联动发展,以流量振兴促消费振兴,以消费振兴促槐荫振兴。方特东方神画、印象济南等景区热度长期位列全市前列,首推“街区约巴”响应式公交出行服务,全区接待游客数量逐年攀升。和谐广场、宜家、弘阳、奥特莱斯持续火爆,壹合广场、银泰百货、万达广场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加速建设,消费“西引力”逐年跃升,为“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IP打造贡献更多“槐荫元素”。

槐荫区推动“生态+业态”深度融合,中央文化区谋划建设拉开帷幕,“一院四馆”成为省会文化顶流打卡地,印象济南获批山东省首家全国“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海那城获评第三批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落地保利剧院、中国国旅山东总部等4家头部文旅企业。今年成功举办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近20个国家、地区参展,吸引客流近5万人,极大提升济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

闪电新闻记者冯宜雯报道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