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保护和传承“羌年”?阿坝州准备这样干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陈荞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我国“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如何更好地保护好以“羌年”为代表的羌族文化?对此,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了阿坝州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

就在今年11月1日,第七届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暨2024羌年庆祝活动在茂县举行。活动当天,来自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和绵阳市北川县等地的表演团队在茂县古羌城进行了庆祝羌年文艺汇演。随后,还在古羌城景区举办了千人坝坝宴,邀请参加活动的嘉宾和游客一起吃羌族“团年饭”,感受羌族“铜火锅”“九大碗”“洋芋糍粑”等“茂县味道”的美味。

茂县文广体旅局局长李建军表示,茂县主要从三个方面继续做好“羌年”的保护与传承。首先,立足于全国最大羌族聚集区和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际,在全县各区域持续开展好群众性活动,不断把羌年的精神内核根植于广大群众当中。同时,继续加强对羌族文化的挖掘,弘扬,传播和推广,借助专家、高校等力量,持续深化对羌文化的研究,积极借助宣传媒体渠道,把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组成部分的羌族文化向更多更广的地区传播,让更多人民群众知道羌文化,愿意了解羌文化。此外还将进一步做好羌文化创新和价值转化,让古老的羌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产生市场价值,得到社会接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同样,理县也高度重视“羌年”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里每年都举办庆祝羌年的活动。在庆祝活动中,妇女们穿上精心绣制的传统服饰,一针一线都是对传统的坚守和热爱;男人们则敲响羊皮鼓,雄浑的鼓声响彻山谷。理县文广旅局局长杨汝渊表示,接下来,理县将借力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金字招牌,结合桃坪自身条件和游客基础,还俗于民,持续举办羌年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拓宽文化传播途径,营造起过羌年的浓厚社会氛围。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挖掘与保护,壮大传承人队伍,发挥文化主体作用,强化母语保护,编撰乡土教材,同时推广释比唱经、羊皮鼓舞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助推文化遗产的转化,打造非遗母语艺术作品、古羌文化微短剧,制作非遗系列短视频,利用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全面促进羌年保护发展。

“15年来,阿坝州对‘羌年’的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在特大自然灾难面前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了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非遗保护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川路径,是中国智慧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创新成果。”阿坝州文广体旅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寿春表示,接下来,阿坝州将全面加强以“羌年”为代表的羌族非遗系统性保护,不断深化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推动四川非遗保护传承、转化利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供图:茂县县委宣传部、理县县委宣传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