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青年诗人走进资阳用诗歌讲述巴蜀门户故事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2-09 15:07:23

探索古老的文化底蕴、畅想未来产业的无限可能、深入乡村感知城乡融合发展……12月5日至8日,“奋斗·足印”用诗歌讲述巴蜀门户资阳故事——2024年新时代川渝青年诗人走进资阳采风创作活动在资阳举行。

“今天来到资阳,我觉得这里特别能展现当今世界的丰富性,在这样一个几千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中,我们就可以纵横上下10万年。即将要发射的火箭,更是在面向未来。”这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采风之旅启程前的感慨。

一语道出:这将是一次深刻触及资阳高质量发展内核的诗歌采风创作活动。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作家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市委宣传部主办,星星诗刊杂志社、市文联、市文广旅局、市作家协会承办,旨在集中宣传资阳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进一步推动川渝两地诗歌文化交流与繁荣发展。

我来到你的城市为你写诗

活动期间,川渝两地的诗人们先后走进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临空经济区产业孵化中心、中国牙谷科创园、雁江区晏家坝乡村公园、安岳县圆觉洞景区、乐至县陈毅故里等地调研采风,实地感受资阳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动能。

参观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美术馆。全媒体记者张建摄

首站步入“公园城市里的山水美院”,令来自重庆的青年诗人杨不寒深受触动:空间开阔,建筑古雅,艺术与创新的气息弥漫……“我意外地感受到了与在重庆‘推窗见山’截然不同的开阔景象,这不只是一次地域的跨越,更是心灵的飞跃。为它作诗,不亦乐乎。”杨不寒说道。

参观中国牙谷科创园。全媒体记者张建摄

作为联动成渝的“双门户”,资阳正抢抓机遇,以临空经济区和高新区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翼齐飞”。

刚到资阳之时,重庆青年诗人李光镜便留意到“中国牙谷”大楼的风貌,向记者表示:很期待收获与资阳产业经济、城市发展相关的见闻。在参观临空经济区产业孵化中心、中国牙谷科创园时,她一边倾听讲解、一边拍照记录,对现场的各种展览、展品都充满好奇。

与此同时,重庆青年诗人李锦城也感叹道:“这是一座满载未来希望的城市。”在他看来,写资阳不仅要从它的历史底蕴出发,更不能忽视现代科技在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表达。

参观雁江区晏家坝乡村公园。全媒体记者张建摄

“我希望能够把这些看到的风景用文字呈现出来,用诗歌表达出来,资阳这座城市确实有很多内容可以书写。”四川青年诗人羌人六这样说道。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吟唱诗歌的传统。“我相信,我们凝聚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诗歌,不仅是诗词爱好者,还有更多人能够接受、喜欢。”星星诗刊杂志社副主编童剑说。

在这次采风中,川渝两地的诗人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的深度,用眼睛捕捉发展的速度,用心感受文化的温度,为资阳高质量发展写诗、向资阳这片热土深情告白。

共促川渝文化交融与繁荣

时下,热衷写诗的青年越来越多。

一行人中,大多都并非专业诗人,更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诗歌爱好者,有学生、有教师、有工程师、有媒体人……对生活的向往、对诗歌的喜爱成为他们提笔的理由。在采风途中,他们或热络攀谈合影、或分享各自的创作,结下深厚情谊。

参观安岳文庙。全媒体记者秦建华摄

资阳青年诗人校明明正是一名业余的诗歌爱好者。多年来,他以雁江柑橘、丹山白塔、川剧“资阳河”等资阳元素为题材,写出了不少受欢迎的诗歌作品。“我以前写的大多是古体诗或者填词填曲,在这次采风过程中,通过与其他诗人交流收获了很多,眼界也更宽了。”校明明说。

参观安岳县圆觉洞景区。全媒体记者秦建华摄

安岳石刻,始终在川渝人的心中占据着重要一席。

在参观圆觉洞景区时,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远伦被精美的石刻深深吸引,“佛像的每一处纹理褶皱,都体现出当时匠人们的超高技艺。”在张远伦看来,安岳和大足的石刻地域相连,在某种角度上互为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整体呈现出川渝石刻的超高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

而放眼资阳,诗歌正在起势。

采风走进乐至县,从2017年起当地已举办六届中国(乐至)田园诗会以及三届田园诗歌大赛,先后获评“中国田园诗歌之乡”、中国作协“田园诗歌创作基地”等称号。此外,当地还将诗歌与川剧“资阳河”、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等元素相融合,碰撞出闪耀的文艺火花。

参观乐至县陈毅故里。全媒体记者秦建华摄

“采风活动落地资阳,川渝两地的诗人齐聚资阳,恰恰有助于推动资阳诗歌创新与发展。”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张者说,希望川渝两地以诗歌为媒,加强文化交流,也希望资阳能够成为川渝两地重要的诗歌创作基地。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鲁娟说:“通过这次活动来提升和活跃两地文化氛围,让两地青年诗人在相互学习中启发参考、切磋诗意,写出更多反映资阳的优秀作品。”

在中国诗歌的版图上,川渝是发光之地、宝藏之地,有着“中国诗歌重镇”美誉。面向未来,继续为新时代书写、放歌,是新时代川渝青年诗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资阳将以诗为媒、传承文脉,讲好“巴蜀门户”资阳的诗意故事,共同书写新时代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李好杜雅兰阳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