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将超千亿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09 15:32:33

固态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随着这些领域不断突破,北京作为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策源地,不断形成新型储能研发创新、产品集成优势,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记者昨天从市经信局获悉,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本市新型储能产业将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

北京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

放眼全球,新型储能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预测,2030年前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保持30%到40%的年复合增长率。我国新型储能具备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全世界超70%锂电池在中国生产,多项储能技术水平处于全球并跑甚至领跑阶段。据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北京是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策源地,在新型储能研发创新、产品集成、要素保障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已超400亿元。

市经信局介绍,《方案》提出实施关键技术突破、数智融合示范、产业集群打造、生态平台构建四大任务,构建新型储能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良好生态,力争实现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数智融合、公共服务三项能力领先全国的阶段目标,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成为竞争优势突出的未来产业,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新型储能产业策源高地。

南北布局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

目前,北京新型储能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一南一北”两个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汇集一批细分领域优质企业。《方案》基于北京及天津、河北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特色,谋划了“三城创新引领、两区集聚带动、多点协同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

其中,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这三大科学城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打造新型储能创新策源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从“一南一北”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来看,北部以中关村科学城和“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建设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基地,布局数字能源、公共服务和先进制造等环节,打造“融合创新区”;南部以中关村房山园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建设高端制造基地,打造“协同发展区”。

明年产业营收将超600亿元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新型储能领域创新资源集聚,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面向新型储能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发展需求,北京将重点围绕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储热储能等三大领域,瞄准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储能安全、数据管理、回收利用等五大共性技术方向,组织实施8项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布局前瞻领域。”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计划,到2025年,本市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突破5到10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智能装备,在长时储能、储能安全、系统集成等领域建设一批中试平台,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过600亿元;到2027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国内前列,建成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本报记者曹政

0 阅读:3

北京日报客户端

简介: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