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优秀案例丨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约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2-09 20:07:03

编者按

西城区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迹更是星罗棋布。多年来,西城区积极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构建了以名城委统领、专家顾问指导、群众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近日,在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24年会上发布的“2024年度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优秀案例”,记录和展示了西城区名城保护在城市发展、百姓生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年度成果,让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维度认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西城。

时值千年古刹丁香花开之时,恰逢现代文学巨匠泰戈尔到访法源寺100周年,西城区于4月17日至21日举办“致敬巨匠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系列文化活动。以花为约、以诗为媒,诗歌爱好者们在香满京城的四月,汇聚一堂,共襄诗歌艺术盛事。系列文化活动历时5天,以“1+2+5”的形式呈现,即:举办1场开幕式,2版块主题活动(沙龙+群众诗歌交流活动),5项“诗歌+”创新拓展(寻找五瓣丁香花、你心中的那首诗、丁香市集、丁香消费季、丁香诗旅路线发布),以国际化、专业化、大众化的方式展示诗意西城。

诗歌演绎百年历史传奇

法源寺历史积淀深厚,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痛失将士十万而未果,退至幽州城,在出征誓师的地方建悯忠寺,以祭祀东征战死的将士。在随后的一千多年中,这座古刹见证了历史浮沉,经历了清朝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的重修,“悯忠寺”被更名为“法源寺”。

而法源寺与诗歌的不解之缘,要从明清时期说起。明清两代,法源寺以花事闻名,先是海棠,后是丁香。每年4月,当丁香盛开时,满寺繁华,文人墨客到此赏花吟诗,“丁香诗会”逐渐名扬海内,成为当时一大文化盛事。纪晓岚、龚自珍、林则徐等都在这里有过诗词唱和,著名的宣南诗社更在此留下众多诗篇。1924年,泰戈尔到访法源寺,留下一段传奇和佳话。

2024年恰逢泰戈尔到访法源寺100周年,西城区举办“致敬巨匠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系列文化活动。活动开幕式邀请泰戈尔、徐志摩后人莅临现场,时空重逢,历史邂逅,触动心灵。为讲好这段历史,活动还特别设计创作了开幕式沉浸式导览剧,通过回望千年、诗风鼎盛、宣南文苑、风华正茂四个篇章,以角色扮演和实景还原的方式讲述了西城宣南地区的百年深厚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

文明互鉴推动文化传承弘扬

为打造中华诗歌高地,形成诗歌界风向标、发声地,活动特别设计“光芒与芳香——东西诗歌之精髓”专业沙龙版块。来自美国、英国、印度、埃及、俄罗斯等国家的诗人,泰戈尔的后裔苏拉加·泰戈尔与舒婷、陈仲义、吉狄马加、李少君等中国著名诗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诗歌文化,加强文明交流互鉴。面向全球,发布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推动诗歌跨国度的传播与交流。此次征集活动投稿人群突破了地域、民族、职业的界限,持续彰显着丁香诗会的强大辐射力和华语诗歌的独特影响力。

诗歌是属于青年的

更要靠青年传承与发展

西城区发起成立丁香诗会·高校诗歌创作联盟,联盟成员涵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清华大学清华诗社、复旦大学复旦诗社等16家国内顶尖文科高校以及创作能力较强的诗歌类社团。联盟还邀请唐晓渡、李少君、高昌、杨庆祥等国内顶尖诗人作为导师与高校社团结对,与校园诗人们交流诗歌创作经验,共同探讨中华诗歌文化发展。以诗为旗、以诗聚力、以诗为桥、以诗润城,诗歌将成为西城又一张闪亮的文化“金名片”。

街区更新带动文化焕发新活力

法源寺内诗韵悠悠,而法源寺外,蜕变重生的故事已经悄然上演。时光荏苒,古刹斑驳,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了新生。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市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保护范围约16.16公顷,包含南半截胡同、烂缦胡同、西砖胡同等拥有明显历史痕迹与人文气息的老胡同。会馆文化是这里的重要特点,胡同内的众多会馆遗址与老旧建筑是宣南文化的代表。

烂缦胡同位于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中部,是街区最主要的一条南北走向胡同。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通过胡同肌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但曾经的烂缦胡同,用居民们的话说,和“烂缦”二字差之千里。随着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建筑腾退、市政基础设施完善、胡同景观提升、沿街立面整饬修缮、重点院落改造……补齐民生短板,推进业态转型提升,这条老胡同终于迎来了新“烂缦”。胡同肌理得到保护,传统风貌依旧如故,古韵与新貌在这里相融共生。如今,走进这片街区,平整的石板路搭配砖墙上颇具艺术风格的手绘涂鸦,街头一隅,“网红”小店正飘出缕缕咖啡香,来往的游客享受着闹市中的闲适,“沉浸式体验”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更新模式。

XICHENG

百年诗韵从历史中走来

如今

正乘着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翅膀

飘向更远的远方

文字:高雨苏

图片:资料图片

校对:侯明月赵世杰

审核:姚苗苗

签发:李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