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雁林:将重点地区结核病防治纳入地方发展指标

“特别重要的是,今年的规划旗帜鲜明地将重点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里,落实政府的主体责任”。针对国家疾控局等9部门印发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12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重点地区通常是指结核病疫情负担重,或者是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结核病防治难度大的区域,根据当地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部门职责有明确的界定。

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的结核病患者大概74.1万,在全球结核病负担排名中位列第三位,平均每2分钟就有3名结核病患者,平均不到3小时就有1例耐药结核病患者出现。

在赵雁林看来,《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无论是在疾病防控体系还是支撑体系都有着明确的、清晰的责任界定。例如,卫生健康部门以及疾控部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动规划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监管及监测评价;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支持结核病防治机构建设,改善结核病防治实施条件;教育部门负责依法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控行业管理责任,落实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和教职员工入职结核病检查;公安及司法部门负责落实结核病检查和治疗管理措施,民政部门负责落实接收至养老机构及社会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人员结核病筛查和职工定期结核病筛查。

赵雁林认为,要降低发病率需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医防协同、医防融合。

87%的结核病患者首诊机构是综合医疗机构。除了以往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之外,将把综合医疗机构融入体系。针对重点人群以及重点场所强化主动筛查。

二是强化主动筛查。50%-70%的结核病传播发生在诊断之前,针对重点人群以及重点场所加强主动筛查,开展针对发病高危人群的结核病相关医学检查。

三是规范治疗管理。发现和诊断结核病患者是手段,治好结核病患者才是目的。可建立专家组会诊制,并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用新的智能管理工具提高患者治疗依存性,给患者提供心理和营养支持,推广新型全口服药物化疗方案等。

四是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发病传播。结核病特别是肺结核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疾病,加强对于患者和家庭成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和避免其在家庭和社区中的传播。

五是强化政策帮扶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包括联合国倡导的终结结核流行策略里面有一个是结核病患者因为家庭灾难性支出比例是0的指标,我国正积极通过多渠道筹资,降低药品价格,动态调整国家医疗药物目录和基本医保目录,给患者进行统筹救助,逐步切实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使灾难性支出达到0。

六是强化社会动员,广泛开展宣传。无论是主动筛查还是让患者有了结核病可疑症状及早去医疗机构就诊,都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

主编:林敬

校对:齐钰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