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立军卜亚琳刘稳易禹琳魏瑞娟邓正可
1919年,商末周初的青铜重器“皿方罍”在湖南出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方罍之王”。现世后,皿方罍的器身便流落海外,在异国他乡颠沛流离了近一个世纪。
2014年,经过多方努力和艰难的谈判,湖南人终于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将皿方罍器身洽购回国。同年6月28日,在万众瞩目下,皿方罍盖、身终于合璧为一。
从皿方罍,到四羊方尊、大禾人面纹方鼎,从象纹大铜铙、巨型兽面纹铜瓿,到商兽面纹扁体筒形觥,一件件青铜瑰宝在湖南相继出土,惊艳世人。
这些青铜重器究竟从何而来?它们是湖南本土文明的产物,还是外来文化的馈赠?湖南是否也曾孕育过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12月9日晚,纪录片《湖湘一万年》第五集《青铜迷踪》在央视播出,为人们拨开笼罩在湖湘青铜器之上的团团迷雾。
湖南在商中期已能铸造小件青铜器
2021年10月,湖南汨罗出土了两件青铜重器——商兽面纹扁体筒形觥和内置的铜壶,这是湖南乃至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在出土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两件青铜器都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也加深了考古专家们对于湖南能否铸造青铜重器的思考。
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考古工作者在文物出土地及周边区域,展开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近百座商代晚期墓葬被发掘出。但是,即便在最高等级的墓葬中,也没有再出土大件青铜器,只有大量陶器和少量青铜戈、矛等。
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人们发现,其实在商人势力非常强盛的商代前期,商文化就进入了湖南。王都设立在郑州,有300万平方米的郑州商城遗址为证,而武汉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则是一座商代前期商人在南方设立的城市。
在湖南澧水流域的皂市、宝塔遗址,湘江流域的岳阳铜鼓山等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与盘龙城遗址几乎一致的小件青铜器,这也是湖南发现最早的青铜器。
1977年至1978年,考古人员对皂市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在这里发现了沾有铜渣的红烧土块;1980年再次挖掘时,相继出土了熔铜炉、大块铜渣、2件石范和4件铜器;2001年,又在遗址中发现了青铜箭镞,鱼钩等。这些考古证据表明,湖南洞庭湖地区在商代中期,已能铸造小件青铜器。
炭河里古城遗址曾带来希望
1938年至2001年间,四羊方尊、大禾人面纹方鼎、象纹大铜铙、巨型兽面纹铜瓿等青铜重器相继在湖南宁乡黄材镇出土。
这些青铜重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造型精美,工艺水平不逊色于中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然而,它们的出现方式却非常偶然,大多是在修建水库、挖地种田等情况下被偶然发现,缺乏科学的考古发掘背景。且传统观点认为,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湖南是一片“蛮荒之地”,不具备铸造青铜器的能力。
2001年,宁乡炭河里遗址的发掘为湖南青铜器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炭河里遗址位于宁乡黄材镇,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城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城墙、壕沟、大型宫殿建筑以及铜器墓葬等重要遗存。
在城内宫殿区,考古人员发现了铜块、铜渣、铜容器残片等,表明炭河里居民具备一定的青铜器铸造能力。然而,炭河里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大多是商代晚期器物,比遗址本身的时代要早。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最主要的铸造工艺是范铸法,而陶范是青铜器铸造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多年来,虽然考古专家苦苦寻找,但在湖南境内仍旧没有发现铸造青铜器的陶范。
商人南迁、分封赏赐或为湖南带来青铜器
如果商代晚期,湖南还不具备铸造大件青铜器的水平和能力,那炭河里遗址出土的众多精美青铜重器,究竟从何而来?炭河里的居民到底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
考古学家提出了“商人南迁”的假说。周灭商后,殷商遗民被迫四处迁徙,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南迁至湖南。炭河里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可能是南迁的殷商遗民带来的。
1976年在陕西扶风的一个窖藏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几十件青铜器,其中有三件青铜器的铭文上讲了同一件事:在周昭王巡视南国的过程中,曾在他的行馆接见了一位称为“相侯”的人物,并对他进行了赏赐。
因此,也有专家认为,炭河里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可能是周王朝分封给南方封国贵族的战利品。湘江流域的炭河里遗址,可能就是“相侯”的封地。
无论是被迫迁移,还是国家分封,不仅为湖南带来青铜重器,还带来最为可贵的青铜铸造技术和青铜匠人。而随着周王朝的建立和稳固,湖南与中原文化的青铜技术交流,也逐渐频繁深入,掀开了全新的篇章。
“铙中之王”见证青铜铸造与湖湘礼乐的融合
除了青铜容器,湖南还出土了大量青铜乐器——铙。这种合瓦形钟体的青铜打击乐器,拥有宽阔的音腔,演奏时用木槌轻轻敲击,铙的鼓部就能发出洪亮悠长的共鸣声。商周时期的铙不单用于祭祀和宴乐,也可用于军旅。
据统计,中国商周时期的大铙共出土130余件,其中湖南省有70多件,居全国之首。而在宁乡市的炭河里遗址附近,就出土20余件。
长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象纹大铜铙,高103厘米,重达221.5千克,是目前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铜铙,被誉为“铙中之王”。在博物馆,游客还能通过放映机,听到用兽面纹编铙敲击发出的古乐。
如果商人南迁带来了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什么这种技术会先被用在青铜乐器而不是显示王权的青铜容器的铸造上呢?
湖湘大地,自古巫风弥漫,崇敬自然,浪漫多情,相传舜帝也曾在此创作了韶乐。或许在这样的文化滋养下,乐师与青铜器匠人,铸造出了一件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青铜大铙。
大音希声,历史的洪流震撼回响。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伟大历程中,无不激荡着湖湘的气魄。出自湖湘大地的青铜器不仅是技艺与艺术的璀璨结晶,更是各民族文明交汇融合的鲜活见证。它们如同璀璨星辰,镶嵌于中华文明这幅波澜壮阔的壮丽画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