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有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学生也有独特的学情。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和普通高校同质化的现象,育人特点、特色不够突出,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也尚未形成思政课差异化、特色化的育人自觉。高职院校思政课坚持守正创新,需要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细化育人目标,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强化课程“职教味”,以此形成自身独特的育人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职教味”是扣准职校学生学情特点的客观要求
思政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不仅要教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学习知识和理论的“人”,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理论思辨力不强。由于基础知识储备不足,他们面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会感到晦涩、枯燥甚至排斥,而更乐于接受通俗易懂、自身感兴趣的内容。二是学习专注度不高。这部分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灌输式教学更加容易产生消极抵抗情绪,更乐于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学习专注度。三是学习主动性不足。这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较低,学习内驱力不强。
高职院校思政课只有充分关照学情特点,才能切实提升针对性、吸引力及有效性。
“职教味”是实现职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要服务于人才培养总目标、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思政课只有紧密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凸显“职业性”这一类型特色,才能真正服务于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相较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总目标——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基于此,高职院校思政课需着力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一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工匠精神培育,突出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特征。二是职业适应能力,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精神培育,突出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特征。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及劳模精神的培育,引导学生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突出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特征。
高职院校思政课要更加突出适应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需要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增强课程适应性,更加凸显三个贴近:
一是贴近专业。要紧密围绕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组织教学,推动科学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将高深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语言和道理,提升思政课与专业的关联度,使其更具亲和力、更接地气。二是贴近产业。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思政课只有贴近产业,才能了解产业发展前沿及其人才需求,从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三是贴近地方。这是职业教育区域性特征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需要紧密围绕地方和学生身边的案例展开讨论,同时善于深入挖掘地方区域性特色传统文化育人资源,提升思政课的带入感,涵养学生区域性精神文化特质。
高职院校思政课要更加突出实践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应以实践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强化,做到知行合一。
一是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广泛开展体验式教学,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展览馆、知名企业等思政教育现实场景,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得出思想体悟、实现价值提升。将思政课堂搬到企业综合展厅、车间一线,通过思政课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和参观体验中感悟制造强国的蓬勃发展态势。二是拓展社会实践“大课堂”。积极推动政、行、校、企共建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广泛扩容优质大思政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价值认知。搭建协同联建平台,增强校企育人合力。深入开展校企党建联建、共建,将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为统领,整合校企双方协同育人资源,通过企业家精神、工匠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等形式,实现校企精神、文化协同育人。三是推进思政课与第二课堂同向同行。将思政课实践内容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引导学生进社区、进企业、返家乡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实一体、知行合一。
高职院校思政课要更加突出精准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只有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特点,细分育人场域,坚持精准施教,不断做强自身特色优势,才能有效提升育人实效。
一是要树立更加精准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坚持“人人皆可成才”教育理念,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职教学生学情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着重强化学生终身学习教育,引导学生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二是要聚焦更加核心的教育内容。高职院校思政课要聚焦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在学生中开展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三是要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思政课要重点运用项目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法,坚持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兼顾学生现实个性特点,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做到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四是要设定更加精确的教育评价标准。高职院校思政课要紧密围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开展增值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成长评价和成才评价,更加突出学生实践评价和行为评价,着力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作者单位系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0日第09版版名:大思政